MNP标记法:为甘薯资源办“身份证”
MNP标记法:为甘薯资源办“身份证”
2022年4月,一起涉及“金粳818”水稻品种的侵权案引起广泛关注。江苏省金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发现,江苏亲耕田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许可,通过线下门店推广和微信群发布信息等方式,销售白皮袋包装的“金粳818”稻种。最终,法院依据MNP标记法的检测结果,认定亲耕田公司构成侵权,判决赔偿经济损失300万元。这一案例不仅展示了MNP标记法在品种鉴定中的精准性和权威性,也凸显了其在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中的重要作用。
MNP标记法,全称为多核苷酸多态性标记法,是江汉大学生物基因检测鉴定中心负责人彭海教授及其团队研发的一项创新技术。该技术通过高通量测序,一次性可检测多达317到1042个标记,每个标记准确率高达99.98%。这种高精度的检测能力,使得MNP标记法能够为每个品种构建独特的DNA指纹,就像为种子办了一张“身份证”。
相比传统的DNA鉴定方法,MNP标记法具有显著优势。传统方法往往需要对标准样品和检测样品进行平行实验,而MNP标记法则通过数据比对即可完成鉴定,大大提高了效率。更重要的是,MNP标记法实现了全程国产化,从试剂、仪器、芯片到核心技术专利,完全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在农业应用方面,MNP标记法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目前,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江汉大学和三亚崖州湾创新发展中心合作构建完成了7000多个授权水稻品种的DNA指纹库。基于MNP标记技术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区块链存证平台也已上线运行,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
对于甘薯资源来说,MNP标记法同样展现出巨大潜力。通过高通量测序,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甘薯品种的真实性,有效打击假冒伪劣种子,保护育种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该技术还能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利用甘薯种质资源,推动新品种选育工作。
随着新《种子法》的实施,MNP标记法将在我国种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该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外实质性派生品种DNA鉴定标准的空白,还首次系统分析了我国1万多个授权水稻、玉米品种的实质性派生关系,为提升我国种业原始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