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拉高速清积碳根本不靠谱,积碳清理用对方法很简单
科普:拉高速清积碳根本不靠谱,积碳清理用对方法很简单
作为一个驾龄20年的老司机,行驶里程60万公里,自吸、涡轮车都开过,现在换了一辆新能源车。我在开燃油车的时候,最让我闹心的就是发动机积碳的预防和清理,在这个过程中,尝试了很多办法,用添加剂、拉高速、可是,积碳仍然会不停的出现,后来我明白,只要发动机运转,就一定会产生积碳。
发动机积碳产生的来源
汽油是混合物,燃烧后就会产生固态碳化物
汽油主要成分是各类烃,在完全燃烧工况,会产生水、二氧化碳,但是在不完全燃烧工况,还会产生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固态碳化物(碳烟)等等,而固态的碳烟则是积碳的主要来源。
机油燃烧产生碳化物
活塞在上行时,活塞环的油环负责喷机油铺油膜,在下行时,会负责挂掉多余的机油,这个过程会有一些未完全刮除掉的机油参与燃烧,而基于保护机油的需求,都设计有发动机曲轴强制通风,在此过程中,会有一些机油蒸汽被吸出,虽然会通过油气分离器对包含机油的废气进行分离,但是由于油气分离器不可能完全分离掉所有的机油蒸汽,仍然会有一部分机油会重新进入进气歧管,然后参与燃烧,而机油燃烧后会产生很多固态的胶状物以及无法分解的灰分。这些也是积碳的来源。
而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烟混合机油燃烧后产生的胶状物,再经过高温,就会形成固态碳化物,粘附在气缸顶部、活塞顶部、进排气门后面,进而形成积碳。
汽油在不同工况燃烧产生积碳的原因
前面说过,汽油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固态碳烟,那么有哪些工况属于不完全燃烧工况呢?实际上现代发动机都有两种运转模式:开环模式和闭环模式,在发动机水温达到工作温度、三元催化器达到工作温度(高于200℃),且发动机处于中小负荷运转时,发动机会处于闭环模式,此时,ECU通过氧传感器检测发动机尾气中的氧含量,并随时根据氧含量控制进气量和喷油量,控制空燃比在14.9:1,实现发动机的完全燃烧。此时排放最少,固态碳化物最少。
但是当发动机在低温下运转、怠速开空调、急加速运转时,发动机会根据系统固化程序控制进气量,此时,就处于开环模式,而此时发动机的处于不完全燃烧工况, 此时积碳最多。
为什么说拉高速清理积碳不靠谱?
拉高速并是高速行驶,而是用超高速行驶一段时间,正常汽车在120km/h行驶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一般只有20-40kW,此时发动机处于中小负荷工况,此时起不到拉高速的作用。的确会处于开环运行,此时积碳生成并不多。而拉高速的速度一般会超过120公里/小时,发动机转速会超过3000转,此时发动机会处于开环控制状态,此时发动机会处于不完全燃烧工况,反而会增加积碳的生成。
清理不如预防,日常使用注意养成好习惯
1、尽量使用高质量的汽油。一些低品质燃油成分比较复杂,为了辛烷值达标,往往会通过增加MTBE锰剂提升辛烷值,这些锰剂燃烧后会产生大量固态颗粒物,另外汽油品质如果不达标也会产生更多的胶状物,形成积碳。
2、尽量使用低粘度的机油SN级别的全合成,特别是对于有颗粒捕捉器的发动机要使用低灰分SP级别的机油。机油粘度过高容易导致高温下堵塞活塞环的回油孔,影响机油回流,导致机油在燃烧室燃烧,形成更多固态积碳。
3、不要长时间怠速热车或者怠速开空调。长时间怠速热车或者开空调,发动机长时间处于开环控制,燃烧不充分,燃烧后容易生成更多的固态颗粒物。
适量使用燃油添加剂可以有效延缓积碳生成。
实验证明,少量的长期使用燃油添加剂可以有效减缓积碳生成。但是,在使用燃油添加剂时一定要注意成分,区别使用,目前市面上的添加剂名称虽然五花八门,但是成分却一般只有两种:
1、适用于低温部分的PIBA成分的添加剂。对于自然吸气发动机来说,积碳的主要生成来源在进气歧管和节气门的背面,这些部位属于低温区,要清除这部分积碳,可以选择PIBA成分的燃油添加剂。
2、适用于高温部分的PEA成分的添加剂,对于涡轮增压发动机来说,更多的积碳主要存在于缸内,这部分积碳成分要用PEA成分的添加剂才能去除。
当然,有些发动机的积碳既有高温部分的缸内积碳,也有低温部分的进气歧管和气门背部的积碳。因此,很多燃油添加剂的成分既有PIBA也有PEA,在选购时要注意区分。
免拆积碳清理的一些先进办法
干冰清理积碳。这种方式无污染,无损耗,通过高压气吹入干冰,利用干冰气化时产生的爆裂和温度变化,可以有效清除缸内和气门、进气歧管的积碳积碳,效果比较好。
核桃砂清理积碳。这种方式和干冰清理一样,区别是喷入的是核桃砂,利用高速流动的核桃砂的冲击力清除积碳。
灌入药水清理积碳。这种方式效果也比较好,不过只适用于缸内积碳,另外有些药水的成分不清楚,有可能会腐蚀铝缸体的内部涂层。对于全铝发动机慎用。
本文原文来自汽车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