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重量训练:科学增肌新姿势!
大重量训练:科学增肌新姿势!
大重量训练是增肌和提升力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如何科学地进行大重量训练?从训练原理到具体方法,再到注意事项,本文将为你提供全面的指导。
大重量训练的科学原理
大重量训练之所以能有效促进肌肉和力量增长,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科学原理:
专项性原理:训练动作要为目标服务。比如深蹲、卧推等基础力量训练能有效提升力量举成绩。研究表明,与力量举专项兼容性高的训练能带来更好的效果。
超负荷原理:通过不断增加训练重量,持续挑战肌肉极限,促进肌肉适应和增长。这是力量提升的关键。
疲劳管理:合理安排训练和恢复时间,避免过度训练。初级训练者需要48-72小时恢复,而高级训练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SRA(刺激-恢复-适应)循环:通过科学的训练计划,使身体在恢复后产生更强的适应状态,从而实现持续进步。
不同水平训练者的训练方法
根据训练者从训练引起的体内平衡破坏中恢复快慢的不同,可以将训练者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精英四个等级。
初级训练者:之前从未按照有规律地逐渐增长力量的计划训练过,所举起的重量相比自己的潜能上限要低很多。初级训练者在一次训练后只需48-72小时就能完全恢复,他可以周一使用所谓的“大重量”,周三再次进行“大重量”训练,因为他们使用的大重量并不真的很大。所以,这里我们把初级训练者简单定义为:在下一次训练前能够从上一次训练所施加的刺激中恢复过来并足以产生适应状态的人。意味着在整个初级阶段,训练者每次训练都能够增加正式组的重量(比如5公斤),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力量快速增长。初级阶段也是任何一个训练者运动生涯中进步最快的阶段——一周的进步速度超过某些高级训练者一年。当野蛮快速的力量增长出现平台期时,初级阶段就结束了。平台期往往出现在训练的第三个月到第九个月,具体时间取决于每个人的基因天赋以及对影响恢复的环境因素的控制程度。当训练者取得快速且轻松的进步开始变得困难、每次训练取得进步变得越来越不容易,初级阶段就接近尾声了。更小的重量增幅将被使用并会很快用尽,不论如何想方设法地恢复,进度都会停滞下来。
中级训练者:开始使用接近自身潜力的重量,恢复能力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也不同。恢复需要更长时间。已经超出先前只需48-72小时恢复的能力。随着一系列难度逐渐增加的计划被完成,你会遇到运动表现的平台期,这标志着中级训练阶段走到了终点。取决于个体对全年渐进训练的耐受性和执行度,中级阶段短则2年,长的话可以持续4年以上。其实有75%甚至更多的训练者很可能永远用不到比中级计划更复杂的训练计划——请记住,训练者处于什么阶段并不取决于能够举起的重量或者训练年限。基本上,所有非杠铃项目的竞技体育运动员,他们的力量训练可以一直采用中级计划。比如MMA运动员,足球运动员,他们的训练并不局限在举重室里,而是更多专注自己的专项训练。这有效延长了中级训练阶段的持续时间,这个过程中,即使是非常成功的运动员也可能永远无法榨干中级力量训练计划带来的好处。
高级训练者:训练强度已经接近最终潜力。这个级别训练者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不是一般训练者可以达到的。这类人是训练人群中的少数,几乎完全由竞技型力量举和奥林匹克举重运动员构成。高级阶段的训练需要使用更复杂、更多变的方法。这个级别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非常大,所以需要比中级更长的恢复时间。比如,高级训练者可以安排1周的大重量训练来打破体内平衡,而这周的训练后可能需要3周甚至更长时间使用较小重量训练才能使身体完全恢复并产生适应(进步)状态。大多数训练者永远不会达到高级训练计划级别。因为他们往往在达到高级阶段之前主动结束了自己的竞技生涯。
精英运动员:通常是高级运动员的一个特殊子集,指的是哪些已经达到所在运动项目中“顶尖”标准的运动员,当偶尔出现一些富有进取心且极有天赋的运动员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都见过这样的基因怪物,他们看起来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付出那么多努力,却能在一项运动中迅速崛起。精英运动员是极少数天赋极佳、恰恰又充满争取成功动力、并且无惧体力成本和社交成本而奋勇前进的人。之前的训练把运动员带到了十分接近自身极限的水平,想要取得额外进步就需要更复杂的训练计划。精英运动员必须使用非常复杂的训练计划,逼迫适应状态已经非常强的自己更靠近终极。在这个级别,训练计划可能会持续几个月、1年、甚至奥运的4年周期。这个级别运动员使用的任何训练方法都是高度个性化的,超出了本书的讨论范围。不论训练经历如何,能达到这个级别的人在所有训练者中占比远低于0.1%。与初级训练者和中级训练者不同,高级训练者需要大量的高强度训练才能打破体内平衡,强制身体产生新的适应状态。对高级运动员来说,进步的窗口已经非常小了。一个能通过完成10组深蹲训练取得进步的高级运动员,如果完成9组可能不会取得任何进步,而做11组又可能导致“过度训练”,就是这样!初级训练者对训练的适应与中级、高级训练者大不相同,根据每个训练阶段的不同生理指标来制定计划极为重要。如果你不想浪费时间的话,就不要把一个高级训练者的计划扔给一个新手。时刻记住你的训练计划应该正好匹配你当前的训练水平。
大重量训练的注意事项
大重量训练虽然效果显著,但风险也相对较高。以下是一些关键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重量:从可以轻松完成12-15次重复的重量开始。随着力量增强,逐渐增加重量。
保持正确姿势:学会正确地做每一项运动。举铁时,在关节的整个活动范围内移动。姿势越好,效果就越好,受伤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如果您无法保持良好的姿势,请减少重量或重复次数。记住,即使您是从举铁架上选择和替换重量,正确的姿势也很重要。
合理安排训练频率:避免连续两天锻炼同一部位的肌肉。可以每周两到三次一次性锻炼所有的主要肌肉群,也可以每天锻炼特定的肌肉群。例如,周一锻炼手臂和肩膀,周二锻炼腿部等等。
注意热身和休息:每次训练前进行5-10分钟热身,训练后充分休息。冰冷的肌肉比温暖的肌肉更容易损伤。举重之前,先热身 5 到 10 分钟:快走或其他有氧活动。
控制训练节奏:从容地控制重物移动。慢慢来有助于分离想要锻炼的肌肉,避免冲动举重。各次运动间隔休息 1 分钟左右。
量力而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完成一组运动到疲劳的程度通常就足够了。多做几组可能占用额外时间,还可能导致过劳损伤。但是,做几组可能因健身目标而异。
关注身体信号:如果运动引起疼痛,请停止。几天后再尝试运动或者试着减轻重物。
穿戴合适的鞋子:保护足部并提供良好牵引的鞋子可以防止举重时滑倒或受伤。
结语
大重量训练是科学增肌的有效方法,但需要根据个人水平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并严格遵守正确的训练技巧和注意事项。无论是初级还是高级训练者,都应该在专业指导下循序渐进,避免急于求成。记住,训练是一个长期过程,科学训练才能带来持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