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碳纤维常见的分类方式
一文了解碳纤维常见的分类方式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高于90%的无机高分子纤维,被誉为"21世纪的黑色黄金"。它在国防军工及民用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不可或缺的国家战略性物资。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碳纤维的常见分类方式,包括原丝类型、丝束规格和力学性能三个方面。
图表1:碳纤维
碳纤维常见的分类方式主要有原丝类型、丝束规格、力学性能分类:
1. 按原丝类型分类
从原丝类型划分,碳纤维主要可以分为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沥青基碳纤维和粘胶基碳纤维三大类。三者的主要原料分别为丙烯腈、沥青和人造丝。其中,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生产工艺相对简单,而且产品兼有碳材料和纺织纤维的优良特性,自 20 世纪 60 年代问世以来,逐渐成为碳纤维行业发展的主要领域,占碳纤维总量 90%以上。目前碳纤维一般指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沥青基碳纤维原料调制复杂、产品性能较低,目前规模较小。粘胶基碳纤维碳化收率低、技术难度大、设备复杂、成本高,产量较小,主要用于耐烧蚀材料及隔热材料。PAN 原丝经历预氧化、碳化、石墨化三个过程,最终转变成为具备片状的石墨纤维结构。
图表3.碳纤维原丝类型
图表4.各类型碳纤维原丝占比
2. 按丝束规格分类
碳纤维可以分为小丝束和大丝束,小丝束性能较好、价格较高:按照每束碳纤维中的单丝根数,碳纤维可以分为小丝束和大丝束,丝束大小用 K 表示,12K 指每束碳纤维中含有 12,000 根单丝。小丝束:1K-24K。小丝束:1K、3K、6K、12K、24K 为主,性能与成本较高,多用于航空航天以及体育产品中附加值较高的下游领域,如国防军工以及体育用品。大丝束:40K 以上(48K、50K、60K 为主),性能与成本相对较低,多用于建筑、交通、工业、能源等行业。
3. 按力学性能分类
业内产品分类主要参考东丽牌号:碳纤维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作为增强材料而广泛应用,因此业内主要采用力学性能进行分类,主要的力学性能指标是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拉伸强度材料产生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应力,其单位为 MPa,国际上以 T(Tense)值表示碳纤维的拉伸强度,常见类型有T300、T700、T800、T1000、T1100。拉伸模量材料在拉伸时的弹性,其单位为 GPa,国际上以 M (Modulus)值表示碳纤维的拉伸强度,常见类型有 M40、M60 等。
图表5.日本东丽主要产品的力学性能指标
国标GB/T26752-2020,PAN 基碳纤维分为高强型、高强中模型、高模型、高强高模型四类:公司为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国家标准 GB/T26752-2020、GB/T26752-2011 的主要起草单位。按照现行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国家标准GB/T26752-2020 的力学性能分类,PAN 碳纤维分为高强型、高强中模型、高模型、高强高模型四类。
图表6.国标 PAN 基碳纤维力学性能分类
碳纤维的性能具备多样性,同样的原料,不同的配比,制作出来的产品性能就可能有很大差别。随着碳纤维逐渐被深入的研究认知,它的分类方式也将随之发生科学的变化。
参考文献:
[1]中复神鹰 产能快速扩张,龙头地位稳固.中银证券.2023.
[2]碳纤维行业深度 新能源高景气等推动需求高增,技术突破和产能扩张加速国产替代.中银证券.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