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昆明老街:历史建筑里的春城记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昆明老街:历史建筑里的春城记忆

引用
半月谈
16
来源
1.
http://www.banyuetan.org/wh/detail/20240517/1000200033136031715937650278947252_1.html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4949577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6%AC%E5%AE%B6%E5%A4%A7%E9%99%A2/19830585
4.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6%8F%E6%9E%97%E5%A0%82/53223303
5.
https://new.qq.com/rain/a/20231003A058BB00
6.
https://www.sohu.com/a/454469092_120325529
7.
https://www.sohu.com/a/709415456_682089
8.
https://www.sohu.com/a/406927927_120325529
9.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2%85%E6%B0%8F%E5%AE%85%E9%99%A2/19817512
10.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ELTPGNH0537AZN6.html
1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328/17/73494836_1118648224.shtml
12.
https://hk.trip.com/travel-guide/attraction/kunming/private-banquet-at-fu-s-mansion-131917401/
13.
https://hk.trip.com/travel-guide/attraction/kunming/majia-courtyard-24651566/
14.
https://hk.trip.com/travel-guide/attraction/kunming/city-131917401/
1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87%E6%98%8E%E8%A1%97%E9%A9%AC%E5%AE%B6%E5%A4%A7%E9%99%A2
16.
https://m.ke.com/subject/36493.h5

近日,由五华区委党史研究室、五华区档案馆编撰的《昆明老街风物影像志》在文明街东方书店举行首发仪式。这部新书的问世,不仅为昆明历史文化研究增添了重要资料,也为市民和游客了解昆明老街提供了新的视角。

昆明老街是昆明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昆明老城厢中轴线,东临正义路,西至市府东街、云瑞西路,南至景星街,北至人民中路。这片区域不仅是昆明老城厢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育程度最为充分的重要区域,也是昆明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01

昆明老街的前世今生

昆明老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近900年前,街区内存留了112处清末和民国时期的历史建筑,保护总面积328.8亩。在历史上,这片纵横交错的建筑群落曾是馆驿校舍、别墅宅院、商铺饭庄、官府衙门、寺庙庵堂的云集之地、荟萃之所。

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上世纪90年代,当地政府决定对老街进行保护规划。保护性建设工程于2004年正式启动,至今总计已完成修缮面积约4万平方米。

02

历史建筑里的昆明故事

03

福林堂:百年药店见证春城变迁

福林堂位于昆明市五华区光华街31号,始建于1857年,是云南现存历史最悠久的药店。其建筑平面布置及结构设计合理精巧,外观造型独特,文化景观效果极佳,地方传统特点鲜明,是昆明历史文化老街上的地标建筑,也是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

福林堂现有商铺为扇形八面风硬山顶三层木结构,是典型的砖木结构转角建筑。屋面为单檐青色筒板瓦顶,两硬山垂直相交,前檐口为“伞檐”弧形,正脊在屋顶中部以90度角倒圆相交。进深为两间,前檐临街面阔五间,一层民间为大门,次间、稍间为槛墙,上置木玻璃窗。三层雕花封檐板楼房,坠脚均有雕花。

商铺两山木构架形式为前后三步梁分心用中柱,前后檐柱及中柱直通檩底;明间及次间梁架均为三步梁。檐口出檐较深,是昆明街面建筑的传统做法,即在正心檩外出跳两步,设置两根挑檐檩,其下设雕花垫板及枋,于柱头第一跳檩下装垂花柱,整个外檐均施地方彩画。一层明间的两根前檐柱位置均向内收缩,两山墙相交为直角,从而使得其平面呈“伞”形(四分之一),在室内平面内中部仅设一通至正脊顶的中柱(“伞把柱”)承接各层木承重大梁传递的楼面荷载,其作用和位置如同“伞把”,这种平面布局形式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室内使用空间。

福林堂的附属建筑与主楼东山墙后檐段相连,坐北朝南,由三层的楼梯间及两层的医务用房组成。楼梯间开间二间,进深一间,医务用房五开间,进深一间,建筑面积约250平方米,均采用砖木结构,瓦屋顶均为外单檐青色筒板瓦硬山顶,顶层梁架均为三步梁,其中医务用房为吊脚楼,以二层楼面出置垂花柱。

04

王炽旧居:晚清“一颗印”民居典范

在昆明文庙直街103号院内,始建于民国时期,二进三院的王炽故居保存完好。同晚清其他昆明"一颗印"民居一般,此建筑土木结构,硬山瓦顶;简单朴素,规模适中。

王炽作为一代"钱王",曾被英国《泰晤士报》排为世界第四富豪,他却富而不奢,不用钱财来自我享受,而是富而行仁,把钱财用于国家及百姓。门前玉兰树便是他高尚纯洁的象征。

05

马家大院:白族民居的杰出代表

昆明市区内现存保护最完整的白族民居经典建筑——马家大院,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亚太地区2001年度文化遗产保护奖。

马家大院坐落在曲径通幽的昆明老街街小银柜巷。此宅又称“金兰茶苑”,原是护国元老、滇军名将洱源人马鉁的宅院,始建于1923年。马鉁先生曾任昆明第一任市长,1924年举家迁入新居。

马家大院位于景星街36号,建造于1923年,坐南朝北,总面积1146平方米,为“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的砖木建筑。大院为两层木楼房四合相通,中间一个200平方米的青石板天井,摆放着花草、石水缸,屋角还有4个小天井。建筑集木雕、石刻等工艺为一体,雕梁画栋,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白族民居经典建筑。

如果仅从大门和倒座的布局和结构看,这座大院又有昆明“一颗印”民房的特点,即大门开在正房对面倒座的中轴线上。整个建筑坐北朝南,环境极为清幽。南京大学建筑所教授赵辰与瑞士有关专家对这一典型民居进行过多方面研究,认为它不是一幢普通意义上的旧房,而是外国人眼中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成功典范。

06

老街新韵:历史与现代的和谐共生

如今的昆明老街,已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去藏在闹市里的东方书店体验“汪曾祺同款”下午茶,在有百年历史的白族民居马家大院沉浸式观看一场“庭院剧”,走进聂耳故居了解人民音乐家的成长历程,在茶文化博物馆品味普洱茶,到景星花街听民谣、吃小吃、逛夜市……建筑艺术、历史记忆、多元文化、民族风物、市井生活在这里交融。

昆明老街古老而充满活力,一半是沉静,一半是鲜活。这里承载了昆明城市格局形成的悠长历史,见证着时代的更迭和风雨。对昆明而言,老街发挥着承载历史、启迪现实、透视文化、展示风物的作用,正以其独特的韵味吸引着八方来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