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清末民初白话文运动中的异体成语探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清末民初白话文运动中的异体成语探秘

引用
华夏经纬网
7
来源
1.
https://big5.huaxia.com/c/2020/05/09/1718228.shtml
2.
http://cul.china.com.cn/2020-05/09/content_41146378.htm
3.
https://www.sohu.com/a/515923046_232950
4.
https://www.sohu.com/a/215304678_649798
5.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509/c404063-31702452.html
6.
http://www.jszg.jl.cn/lnzt_zxzs/45811.html
7.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721/c404034-31791398.html

清末民初,一场以“我手写我口”“言文合一”“崇白话废文言”为口号的白话文运动在中国兴起。这场运动不仅推动了语言变革,还在成语使用上产生了大量异体成语。据统计,当时近50种白话报刊中,有1200多个成语出现了一个或多个异体形式。这些异体成语的产生和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清末民初白话文运动在语言改良方面的广度与深度。

01

异体成语的产生

白话文运动的兴起,与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密切相关。面对内忧外患,以黄遵宪、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主张通过语言改革来推动社会进步。他们创办白话报刊,推广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试图打破文言文的垄断地位。在这一过程中,成语作为文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成为改革的对象。

异体成语的产生,体现了白话文运动中对语言的革新尝试。这些异体成语虽然改换了原有成语的某些构成要素,但整体意义与用法保持不变。例如,“童叟无欺”被广泛变异为“老少无欺”,“见风使舵”则被变异为“见风使船”“看风使船”“见风使帆”等多种形式。

02

异体成语的特点

异体成语的形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语素替代旧语素

在成语的构成语素中使用新语素、新白话替代文言旧语素,使成语更加通俗化、白话化。例如,将“十之八九”中的文言语素“之”替换为白话语素“分”,形成异体“十分八九”。

俗语素替代雅语素

使用俗语素替代雅语素,使成语更加贴近口语。例如,将“五体投地”中的“体”替换成俗语素“爪”,形成异体“五爪投地”;将“皮开肉绽”中的“绽”替换成“烂”,形成“皮开肉烂”。

常见语素替代生僻语素

考虑到白话报刊的读者群体包括大量文化水平有限的底层民众,报人主动规避成语中的生僻语素。例如,将“面面相觑”中的“觑”替换为更常见的“观”或“看”,形成异体“面面相观”或“面面相看”。

方言语素替代原有语素

白话报刊在全国各地迅猛发展,各地报人根据自己的方言及当地用语习惯,用方言语素替代成语中的语素。例如,“鸡飞狗跳”在《蒙文白话报》中被变异成“鸡飞狗跛”,“恼羞成怒”在《吉林白话报》中被变异成“老羞成怒”。

打破成语内部的韵律与对仗

许多成语内部讲究音律和谐、对仗工整,但在白话报刊中,这类成语被变异为韵律不和谐、结构不工整的形式。例如,“千真万确”被变异为“千真万真”,“七上八下”被变异为“七上八落”。

03

异体成语的演变

尽管清末民初产生了大量异体成语,但这些异体成语的命运各不相同。一部分异体成语沿用至今,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表达,而大部分异体成语并未流传下来,逐渐回归到正体。

异体成语的存留情况,受到语言发展的社会性、时代性、经济性原则的影响。社会不断发展,新事物的出现会产生新词,语言会追求更为经济的表达方式。同时,成语自身具有均衡性与和谐性特征,过于通俗的成语往往会向典雅性靠拢,而过于文言典雅的成语也会在发展过程中向通俗性靠拢。

04

历史影响与启示

清末民初的白话文运动,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涉及思想、语言、文学与社会等各方面的革新运动。它不仅推动了语言的现代化,更为后期的五四运动和革命高潮做了工具上和思想上的准备,为现代汉语的形成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通过研究这些异体成语,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四字成语在历史上的演变过程,以及白话文运动对现代汉语的深远影响。这场运动虽然带来了一些语言上的混乱,但总体而言,它推动了汉语的现代化进程,使语言更加贴近民众,为思想启蒙和社会进步创造了有利条件。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