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青云山新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长穗桑现身
韶关青云山新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长穗桑现身
近日,广东翁源青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传来喜讯:工作人员在野外考察时发现一种珍贵植物——长穗桑(Morus wittiorum Hand.-Mazz.),这是该保护区首次记录到这一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长穗桑:珍稀濒危的桑科植物
长穗桑是荨麻目桑科桑属的落叶乔木或灌木,无刺。其树高可达4-12米,树皮呈灰白色,幼枝亮褐色,根部金黄色。叶片为纸质,长圆形至宽椭圆形,长8-12厘米,宽5-9厘米,边缘上部具粗浅牙齿或近全缘,先端尖尾状,基部圆形或宽楔形。雌雄异株,穗状花序具柄,聚花果狭圆筒形,长10-16厘米,核果卵圆形。花期在4-5月,果期为5-6月。
这种珍稀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湖北、湖南、广西等地,生长于海拔900-1400米的山坡疏林中或山脚沟边。由于其分布范围狭窄,加之生态环境破坏和人为干扰,长穗桑正面临生存威胁,已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首次发现:青云山新增2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此次发现的长穗桑位于青云山保护区的一条山坑中,约有20株分布。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青云山的生物多样性,也使得该保护区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数量增加到26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1种,二级保护植物25种。
广东翁源青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粤北韶关市翁源县,2009年3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779.33公顷。保护区成立以来,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和保护工作,目前记录到的野生维管植物已达196科779属1843种。
生态优先:韶关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
此次长穗桑的发现,正是韶关市持续推进生态建设的成果体现。近年来,韶关市坚决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各项工作。
据统计,韶关市森林覆盖率已达74.59%,森林蓄积量1.08亿立方米,排名全省前列。2024年,韶关超额完成林分优化19.89万亩、新造林抚育16.5万亩、森林抚育29.06万亩,集中连片打造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大图斑23个,种植乡土阔叶和珍贵树种516万株,累计提升森林质量65.45万亩,占全省年度总目标的12.2%。
为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绿美生态建设,韶关市开展“韶关有你更绿美”认种认捐活动,引导社会捐资7040.45万元。连续六年举办新春植树活动,省市共建“人大林”、粤港澳齐建“同心林”,大规模开展四级林长植树,营造主题林1131片,举办植树活动近4000场,参与人数超18万人次,累计植树78万株。
在林长制方面,韶关市构建起由5815名林长、3416名护林员、4284名监管员组成的全市管护网络,实现基层“一长两员”网格化管理全覆盖。2024年,市县两级林长开展巡林调研474次、召开林长会议78次、发布林长令23道、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154个。
此次长穗桑的发现,不仅是青云山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成果,更是韶关市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生动实践。随着生态建设的不断深入,相信未来将有更多珍稀物种在韶关这片绿色家园中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