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是怎么形成的?京剧的标志是什么?
京剧是怎么形成的?京剧的标志是什么?
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和传统文化的精髓,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无数观众。那么,京剧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它的艺术标志又是什么?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这些问题。
众所周知,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那么,京剧是怎么形成的?京剧的标志是什么?
其实,在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间(1840-1860),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
其标志之一:曲调板式完备丰富,超越了徽、秦、汉三剧中的任何一种。唱腔由板腔体和曲牌体混合组成。声腔主要以二簧、西皮为主;
之二,行当大体完备;
之三,形成了一批京剧剧目;
之四,“老生三杰”、“三鼎甲”在演唱及表演风格上各俱特色,在创造京剧的主要腔调西皮、二簧上和京剧戏曲形式上,以及具有北京语言特点的说白、字音上,做出了卓越贡献。
京剧基本功是四功五法。四功是唱念做打,五法是手眼身法步。水袖功、甩发功、髯口功等是一般演员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巧。唱念做打还具有难度很高的技术性,高水平的演员大多能运用娴熟、精确的技巧为塑造人物服务,有些还属于特技性质,如髯口功、翎子功等,常被用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愤怒、惶恐或慌乱。
(一)唱
京剧唱腔的抒情性较强,在戏剧冲突强烈、人物情绪激动时,常用大段或成套的唱腔尽情发挥;此外在叙事、写景、争论、斥责等场合,借助唱功,也可增强艺术感染力。
(二)念
京剧的念白,具有一定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是加工形态的艺术语言,便于与唱相协调。
(三)做
做是舞蹈化的形体动作的泛称,是加工形态的生活动作,通过手(手势)、眼(眼神)、身(身段)、步(步法)等的灵活运用,使人物的形象、气质更增光彩。在京剧里,大祇当戏剧冲突激化、人物感情波动时,做功的幅度就加大,做功的挥洒就更夸张起来。
(四)打
打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用以表现战斗生活或特定的生活情景,如跌跤、挣扎、晕厥等。凡用古代兵器刀枪剑戟等(习称“把子”)对打或独舞的,称“把子功”;在毯子上翻滚跌扑的,称“毯子功”,还有成套的连续性的武功技术,如“起霸”、“走边”、“趟马”等,一般用来渲染战斗气氛和英武人物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