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金霍洛旗:银发课堂让老年机变智能助手
伊金霍洛旗:银发课堂让老年机变智能助手
“李阿姨早!”“王叔叔,今天这件衣服显得你很精神!”每天清晨,恩可社区养老服务站社工都会用一声声问候迎接“爷爷奶奶”们,开启平淡而温暖的一天。
清晨老人们在服务站各个功能室开始了活动,热爱书法的老人聚在一起挥毫泼墨,交流心得;爱好下棋的老人围在一起对弈,切磋棋艺;身体不舒服了,可以做理疗;喜欢聊天的老人三五成群凑在一起话家常,时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声。66岁社区居民高奶奶说,自己在这里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老年生活变得更充实了、有滋有味了。
到了用餐时间,老人们就在服务站内设的长者餐厅享用热气腾腾、适合老年人口味的饭菜。根据相关助餐补贴政策,老人们每餐只需花费8至12元,就能享用一荤两素一汤的套餐。“养老服务站解决了我的‘吃饭难’问题,孩子们在外打拼也放心了不少。”吴叔叔说。目前长者餐厅已登记就餐人员526人,每日堂食约有200人。
此外,养老服务站还根据老年人的喜好,安排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开展戏曲课堂分享、手势舞教学、潮老人舞蹈教学等。以各类节日为契机,服务站还会组织筹备迎新春文艺汇演、重阳节游园会、老人集体生日会、猜灯谜庆元宵、中秋烘焙、感恩父亲节、粽香情端午节等活动,让老人们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
吃不愁、病不忧、独不孤、乐有伴,让老年人安享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一句句感谢是对我们服务工作的肯定,恩可社区养老服务站自正式运营以来,坚持用真情换真心,热情服务每一位老人,用爱交出一份为老服务的暖心答卷……
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席卷,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渴望融入现代科技的生活。然而,许多长辈在使用智能手机和数字工具时面临困难,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也让他们感到与时代脱节。为了帮助老年人更好地掌握智能设备,伊金霍洛旗民政局与恩可社区养老服务站联合开展了“轻松玩转智能手机”银发课堂,积极引导长辈们探索数字世界。
在这次课堂上,工作人员通过生动的授课方式,为老人们讲解了智能手机的基础操作和常用的应用软件。特别是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的使用,工作人员细致入微地讲解了如何搜索目的地、规划路线及实时查看路况的步骤,为老年朋友提供了实践演示。课程中,应用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每个环节都结合实际操作,确保老人们能够在掌握技巧的同时,增进对智能手机的信心。
课程的亮点在于一对一的精准辅导,针对不同老年人面临的个性化问题,工作人员给予了悉心解答,帮助他们解决了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具体技术困难。一位参与课程的老年学员高兴地表示:“看着孩子们用手机那么方便,我心里一直很着急,现在终于可以自己去探索数字世界了,下次出行再也不用到处问了。”
这种针对老年人的智能手机培训课程,不仅提升了老年人的技能水平,也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怀与温暖。未来,伊金霍洛旗民政局计划继续推出更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项目,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鼓励全社会形成尊老爱老的良好风尚。
在当下,智能手机和各种数字工具的普及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然而,数字鸿沟却依然存在,尤其是在老年群体中,如何有效填补这一鸿沟,是社会必须面对的挑战。随着AI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技术带来的便利性和实用性已不容忽视。未来,除了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穿戴设备等多种智能产品,或将成为老年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老人而言,使用智能设备的关键在于操作的便捷性和理解的简单性。在推广智能产品的过程中,特别需要注重人性化设计和用户体验,让新技术真正服务于用户的日常生活。结合AI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智能设备可以更加精准地满足老年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例如,通过语音助手与家庭智能系统,老年人在家中只需通过简单的语音指令即可完成日常事务,这样能显著降低使用门槛,从而提高生活的便利性。
总的来说,通过伊金霍洛旗的银发课堂,老年人不仅学会了如何使用智能手机,更重要的是,他们重新找到了与社会连接的方式,感受到了属于数字时代的温暖与关怀。希望这样的课堂能成为全国范围内推广的示范,帮助更多老年朋友拥抱数字生活,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在数字化背景下,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消除老年人对新技术的恐惧和抵触,让他们乘上科技的便车,轻松探索这个多彩的世界。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其中,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1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21年5月,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总人口的13.50%。与2010年的统计结果相比,上升了5.44个百分点。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拥有着极其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在这一现实背景下,人口老龄化无疑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在未来,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中国社会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根据《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预测,到2025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人。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接近4亿人。中国老龄化趋势将持续加深,且不可逆转。另一方面,在2022年一份由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提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目前我国的网民规模高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而老年人在其中的占比仅达到11.53%。可见老年人目前的互联网融入率较低,这与老龄化时代庞大的老年群体形成反差。在各种智能产品中,老年人上网主要依赖于智能手机。但老年人因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使用智能手机困难所导致的一系列生活问题却层出不穷。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对于年轻人来说便捷高效的智能手机,是否成了老年人难以跨越的“数字鸿沟”?老龄化早已悄然来到每个人的身边,而如此庞大且在未来愈加庞大的群体,却成为中国社会信息化进程中最薄弱的一环。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需要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场景越来越多,出行需要使用电子健康码、就诊需要线上预约挂号、享受社区服务需要通过健康服务平台、消费需要电子钱包支付……互联网时代建构的世界对老年人来说似乎有点陌生,使得老年群体逐渐与社会脱节,“数字鸿沟”问题也逐渐成为老龄化进程中的焦点。2020年初新冠肺炎爆发后,政府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加速了中国社会数字化发展的进程,显著的变化发生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居家办公、线上购物、自动化生产等场景已成互联网背景下中国社会的特征(宋思佳,2020)。数字化进程的加快使得老年人的数字鸿沟问题更加突出,主要表现为不会使用健康码和行程码以及线上预约挂号等。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遭遇了许多不便,常常是因为他们不使用、不会使用或不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范玉吉,李紫繁,2021)。面对“银色浪潮”的冲击,如何协调网络化和老龄化的矛盾从而帮助老年人积极老化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将关注老年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困难这一现象,对老年人在学习使用智能手机困难的原因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建设数字化老龄社会奠定基础、厘清方向。
现代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各种技术持续更新换代。在科技高速发展的裹胁下,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不少年轻人对此都颇有微词,表示各种事物发展速度太快而难以适应,可想而知“快”给老年人生活带来的阻碍是更加严重的。老年人的学习速度较慢,但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却越来越快,软件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使得老年人面对新技术时应接不暇(王云飞,冉永晶,2021)。除了智能手机的更新速度太快之外,各种技术的限制也使得老年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变得愈加困难。
首先,科技产品的设计本身就缺乏对老年人的关怀(韩振秋,2017)。手机逐渐涉及到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实际情况并不理想,几乎没有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手机界面,大多数老年人仍在使用过时的小手机,部分老年人就算有机会使用智能手机,也会对这一代表高科技的产品充满恐惧感(鲍梦玲,2013)。科技力量作为人类美好生活的助推剂,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老年人成功老化的阻力。在智能手机等媒介工具逐渐渗入人们生活情境的情况下,老年人利用科学技术来获取各种信息、增加社会参与的诉求愈发强烈,但却因缺乏足够的数字技术支持与关怀,而不能很好地融入智能传播时代(范玉吉,李紫繁,2021)。
其次,当前市场上一些主流厂商在适老化政策的推动下对手机进行了重新设计与改进,但仍然存在操作复杂、功能易混淆的问题。同时,目前智能手机适老化的设计主要体现为对一些基础菜单进行简化,但设计者以及厂商往往为了效益追求而并未对技术进行深层次改革。中国电信于2021年发布了《终端观察报告》,通过对8大功能要素以及84项指标进行全面考察,指出当前智能手机在语音播报、显示放大等方面具备一定的适老化水平,但现阶段的“适老改造”仍存在操作繁琐、功能命名易混淆等问题,表明当前手机整体适老化水平仍有待提升。
最后,人机交互作为互联网时代技术发展的最显著特征,在面向老年群体时却有些力不从心。在中国电信于2020年发布的《终端观察报告》中,对老年人开展AI应用类测评的结果仍然较差。因此,还需要对智能手机的交互作用进行针对性改进。
生理机能的下降是影响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主要因素。一方面,下降的生理机能导致老年人在使用中的体验感变差,另一方面,老年人可能有较强的学习使用意愿,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老年人衰退的机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视觉功能的下降,包括视觉敏感度、视域等,具体表现为对强光线的不适应,无法看清屏幕上字体较小以及颜色较浅的文字等;同时,老年人的听觉能力也发生衰退,需要较大的音量才能听清声音;此外,手指和关节灵活性也有所下降,因此存在打字困难等问题(何铨,张湘笛,2017)。伴随着生理机能的衰退,老年人的心理机能也在不同方面发生变化。老年人的心态、记忆、智力在一定程度发生变化(刘源,李世国,2015)。尤其是记忆功能,老年人的语义记忆、程序记忆和工作记忆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衰退,其中工作记忆的衰退最明显,相较于年轻人,老年人在学习智能手机时更慢,且需要多次尝试才能成功(何铨,张湘笛,2017)。另外,教育限制也是影响老年人学习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Deursen和Helsper (2015)通过电话调查来探讨老年人不使用智能手机的原因,发现不使用手机的老年人之间的主要差异是基于性别、年龄、教育、家庭组成和对互联网的态度。我国计算机教育的特点是起步晚、发展缓慢,中学课程直到1990年才将计算机教育加入其中。这就使得现在的老年人很少接受信息技术的启蒙、几乎没有受到过正规的计算机教育。由于老年人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很少,就导致了他们在数字化学习和应用上困难重重(陈岩杰,陈方琳,2021)。
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功能衰退,流体智力降低,很容易认为老年人学习智能手机困难是因为其学习能力不足。然而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晶体智力的发展随年龄稳步增长,可以补偿流体智力降低所带来的影响。Baltes和Lindenber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