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恐惧与救赎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恐惧与救赎
“我常常只是在惊恐中睡觉,醒来就害怕——害怕听到野人叫喊的声音。”这是《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在荒岛上度过的无数个不眠之夜的真实写照。在这部被誉为“英国第一部真正的小说”的作品中,恐惧如影随形地伴随着鲁滨逊,成为他荒岛生涯中最真实的存在。
孤独与死亡的恐惧
当鲁滨逊醒来发现自己是海难唯一的幸存者时,他面临的第一个恐惧就是孤独。在没有任何人陪伴的荒岛上,孤独感如潮水般涌来,几乎要将他吞噬。他写道:“我就像一个被遗弃在荒岛上的囚犯,看不到任何获救的希望。”这种孤独感不仅来自物理上的隔绝,更来自精神上的无助。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存在意义,甚至产生了幻觉,仿佛看到“一个巨大的黑色生物站在我的面前”。
除了孤独,死亡的威胁也时刻笼罩着鲁滨逊。他不仅要面对自然环境的恶劣,还要时刻警惕可能的危险。他写道:“我常常在夜间被噩梦惊醒,梦见野兽或野人来吃掉我。”这种对死亡的恐惧,让他不得不时刻保持警惕,甚至在睡觉时也要把武器放在身边。
对野人的恐惧
如果说孤独和死亡的恐惧是自然带来的,那么对野人的恐惧则来自于对未知的想象。当鲁滨逊发现野人留下的脚印时,他的恐惧达到了顶点。他写道:“我感到一阵寒战,仿佛有一只冰冷的手抓住了我的心脏。”这种恐惧让他改变了生活方式,开始像一个“被追捕的野兽”一样生活,时刻准备逃跑或战斗。
理性与行动:克服恐惧的途径
然而,鲁滨逊并没有被恐惧击垮。他开始用理性思考来对抗恐惧。他分析了自己的处境,列出了“好处”和“坏处”,发现“我目前的处境,比起其他遭遇海难的人,要好得多”。这种理性的思考帮助他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处境,也给了他继续生存的勇气。
更重要的是,鲁滨逊开始通过行动来克服恐惧。他建造住所,种植庄稼,制作工具,甚至驯养动物。他写道:“当我看到自己种植的庄稼长势良好时,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通过这些实际行动,他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生存条件,更重要的是,他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掌控感,从而逐渐克服了内心的恐惧。
恐惧与救赎:小说的主题
《鲁滨逊漂流记》通过描绘鲁滨逊的恐惧与克服过程,展现了人类面对困境时的生存意志和智慧。正如文学评论家所说:“鲁滨逊的形象代表了一种自由、勇敢和自我救赎的价值观。”他不仅是一个在荒岛上生存的冒险者,更是一个在恐惧中寻找自我救赎的普通人。
从更深层次来看,鲁滨逊的恐惧与救赎之路,也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正如一位学者所说:“恐惧创造了宗教,恐惧也创造了文学。”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经历,正是人类从原始走向文明,从无知走向理性的缩影。他的恐惧与克服,不仅是个人的救赎之路,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
在当今社会,我们虽然不再需要面对野人或荒岛的威胁,但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荒岛”,都有需要克服的恐惧。《鲁滨逊漂流记》告诉我们,面对恐惧,逃避不是出路,只有通过理性思考和实际行动,才能最终克服恐惧,实现自我救赎。这正是这部作品历经三百年而不衰,至今仍被教育部推荐为中小学生必读文学作品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