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这两大急救神技,关键时刻救你一命!
掌握这两大急救神技,关键时刻救你一命!
在一次家庭聚餐中,一位老人突然被食物噎住,呼吸困难。慌乱中,他的儿子想起曾在社区急救培训中学过海姆立克急救法,立即上前施救。仅仅15秒后,老人成功吐出异物,转危为安。这个真实的案例生动地展示了掌握急救技能的重要性。
心肺复苏:心脏骤停的救命术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心脏骤停的救命技术,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来恢复患者自主呼吸和循环。其操作步骤如下:
确认环境安全:快速观察周围环境,判断是否存在潜在危险,并采取相应的自身和患者安全保护与防护措施。
判断意识及反应:双手轻拍患者双肩,俯身在其两侧耳边高声呼唤:“先生(女士),你怎么了,快醒醒!”如对方无反应,可判断为无意识。
检查呼吸:用 “听、 看、感觉”的方法检查患者呼吸,判断时间约10秒。如果患者无呼吸或叹息样呼吸,提示发生了心搏骤停。
呼救并取得AED:发现患者无意识、无呼吸(或叹息样呼吸)时,应立即高声呼叫他人,指定专人拨打急救电话和帮忙取来AED,请现场会救护的人过来帮忙。
胸外按压:按压位置在胸部正中,两乳头连线水平(胸骨下半部)。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复原状。
开放气道:采用仰头举颏法,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并拢放在下颏处,使下颌骨向上抬起。
人工呼吸:施救者用嘴罩住患者的嘴,用手指捏住患者的鼻翼,吹气2次,每次约1 秒,吹气时应见胸廓隆起。
循环做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循环做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30:2),每5组评估患者呼吸和脉搏。
尽快电除颤:使用AED进行心律分析和电击除颤,按照设备提示操作。
复原体位:如果患者的心搏和自主呼吸已经恢复,将患者置于复原体位(稳定侧卧位),随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安慰照护患者,等待专业急救人员到来。
海姆立克急救法:窒息时的救命稻草
海姆立克急救法(Heimlich Maneuver)由美国医生亨利·海姆利克在1974年首次提出,主要用于处理窒息情况。其原理是通过向腹部施加压力,迫使气道内的异物弹出。
成人操作方法:
- 救护者站在受害者身后,从背后抱住其腹部,用双臂环绕他的腰部和腹部。
- 一只手握成拳头,拳心向内按压于受害人的肚脐和肋骨之间的部位。
- 另一只手成掌捂按在拳头之上,双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挤压,反复实施,直至阻塞物吐出为止。
婴儿操作方法:
- 使用5次拍背法:将患者的身体扶于救护员的前臂上,头部朝下,救护员用手支撑伤病者头部及颈部;用另一手掌掌根在伤病者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次。
- 使用5次压胸法:使患儿平卧,面向上,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两大腿上,面朝前。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刚中带柔。
儿童操作方法:
- 将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
- 如果上述操作异物没出来,可以采取另外一个姿势。把孩子翻过来,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大腿上,面朝前。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很轻柔。
学会急救,守护生命
据统计,我国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普及率仅1%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在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前的“黄金救援时间”内,掌握急救技能的普通人往往能发挥关键作用。
正如开篇案例所示,一个简单的急救动作就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学习并掌握这些基本的急救技能。这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我们身边每一个可能需要帮助的人。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急救知识普及到每一个角落,为生命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