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心理学家:赞美如何提升自我价值感?
英国心理学家:赞美如何提升自我价值感?
英国心理学家丽蒂卡·苏克·比拉在其最新研究报告中指出,赞美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幸福感,还能创造一个更加积极的社会环境。通过激活大脑中的奖励中心,赞美的力量能显著提升个人的自尊心和精神状态。她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多给予他人真诚的赞美,这不仅能帮助他们找到自我价值,也能让自己心情变得更好。学会赞美是一种能力,让我们一起用温暖的话语点亮彼此的生活吧!
赞美与自我价值感的双刃剑
心理学研究表明,赞美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可能会产生反效果。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研究者Eddie Brummelman发现,过度表扬个人品质可能导致低自尊儿童在失败时产生更多羞耻感。在一项实验中,357名家长被要求对6名虚拟儿童(3名高自尊,3名低自尊)完成的画作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家长平均给予低自尊儿童的个人品质表扬是高自尊儿童的两倍以上。然而,这种过度的个人品质表扬反而可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赞美的神经科学原理
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赞美之所以能提升自我价值感,是因为它激活了大脑的奖励系统。大脑的奖励系统由多个脑区组成,包括伏隔核、腹侧被盖区和前额叶皮层等。当人们收到赞美时,大脑会释放多巴胺这种神经递质,带来愉悦感和动力。这种正向反馈机制促使我们重复那些获得奖励的行为,从而提升自我价值感。
跨文化视角下的赞美差异
不同文化对赞美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存在显著差异。一项针对中美大学生的研究发现,中国学生在表达赞美时更倾向于使用第二人称句式,如“你真棒!”;而美国学生则偏好使用第一人称句式,如“我喜欢你的作品。”这种差异反映了东西方文化在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上的区别。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人成就,而东方文化则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
如何恰当地给予赞美
基于上述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建议:
关注过程而非结果:赞美应该更多地关注个人的努力与进步,而非最终结果。例如,与其说“你真聪明”,不如说“你为这个项目付出了很多努力”。
具体而非笼统:具体的赞美更有说服力,也更能激发动力。比如,“你今天的演讲非常有条理,表达清晰”比“你做得很好”更有价值。
真诚而非虚伪:赞美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为了讨好或操纵他人。虚伪的赞美很容易被识破,反而会损害人际关系。
考虑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表达习惯非常重要。对来自集体主义文化的人,可以更多关注团队成就;对来自个人主义文化的人,则可以强调个人贡献。
赞美是一种强大的社交工具,既能提升他人的自我价值感,也能增强人际关系。但赞美也需要智慧和技巧,只有恰当的赞美才能真正发挥其积极作用。让我们学会用更明智的方式赞美他人,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积极和谐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