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郑州暴雨后的电网反思:智慧城市的脆弱面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郑州暴雨后的电网反思:智慧城市的脆弱面

引用
新浪网
12
来源
1.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1-08-10/doc-ikqciyzm0567972.shtml
2.
http://house.people.com.cn/n1/2021/0802/c164220-32177864.html
3.
http://paper.people.com.cn/zgnybwap/html/2021-07/05/content_3056749.htm
4.
https://www.energychina.press/article/id/114949a0-1ab0-45dc-99f4-070dbca70ce0
5.
http://m.chinaaet.com/article/3000065496
6.
https://www.shanghai-electric.com/listed/c/2019-09-25/536370.shtml
7.
http://www.hlrd.cn/cases/153
8.
https://www.ndrc.gov.cn/xwdt/ztzl/2021yfdx/202108/t20210831_1295751.html
9.
https://www.jiton.com/jszsk/369.html
10.
https://docs.ihr360.com/strategy/it_strategy/232888
11.
https://www.energychina.press/article/id/cbcb4342-8b76-43e8-ba53-1b787b2799cc
12.
https://m.bjx.com.cn/mnews/20231017/1337438.shtml

2021年7月,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袭击了郑州,导致全市大面积停电,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不仅打乱了城市的生活节奏,更暴露出了智慧城市建设中电网系统的脆弱性。

01

“数字黑暗时代”的到来

7月21日,郑州东站,《环球时报》记者亲身经历了这场突如其来的“数字黑暗时代”。高铁出站口的闸门全部失灵,乘客无需身份核验便可以径直走出车站。高铁站附近的街道已经看不到红绿灯的指挥,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也几乎变成了三轮车、出租车和各种花式小货车、快递车。

被洪水困住的人们在郑州东站附近不停挥手招呼着出租车,在“不打表”的要求下好不容易跟司机一番讨价还价,最后还是一声叹息——不知该如何支付。在这个现金已经越来越少见的城市,人们仿佛此刻才意识到,他们如此依赖一个被数字和互联网搭建的秩序。

由于整个市区通信大面积瘫痪,在那一天70%的时间里,记者的手机都处于无法拨打电话和接发信息的“孤岛状态”,街头巷尾不乏像记者一样不停拿着手机在街角左探右晃找信号的人们。复杂交错的高架桥岔路口也不时被迷路的小汽车堵塞,因为它们的在线地图失灵了,车子仿佛失去了“眼睛”。

一名郑州的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郑州市新能源出租车的普及率非常高,但是市内一些地段的深积水一方面让他们望而却步,另一方面也毁坏了很多充电桩,于是紧俏的市场让仍然活跃着的出租车司机们有了抬价的成本。

在从郑州前往周边乡镇的火车上,记者看到大片的基站塔台都被浸泡在洪水里,一些电线杆甚至被拦腰折断,混合着杂乱的电线泡在一米多深的积水里。

7月22日,记者在河南省安阳市遇到了前来抢修基站电路的移动公司的技术人员,他告诉记者,该基站服务区域覆盖了安阳市气象局所在片区,因此该基站的停运已经影响到气象局的部分工作,给救灾工作带来难题。他们前来紧急对基站进行故障排除和检修等工作。

该技术人员还表示,在紧急情况下,很多区域出于安全考量会主动停电。这个时候只有依靠移动电池给基站供电,但是也只能支撑5小时左右,而且移动电池的供应也十分紧张,因此他们轮班作战和电力部门配合连夜抢修,为打通安阳的通信“生命线”努力。

这场24小时不眠不休的通信攻坚战,让郑州绝大部分地区的通信在短短三天后基本恢复到灾难前的水平。25日,记者重返郑州时,通信已经基本恢复正常。

工信部数据显示,在洪灾发生后的第三天,截至7月23日8时,郑州因洪灾停电或退服(中断服务)基站3.52万个,占基站总数的45%。虽已恢复部分基站,但退服基站仍占总数的10.5%,导致部分地区无网或信号微弱。全省受影响的移动网用户数97.7万户,其中郑州38.2万户。

在此之前,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和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的特大暴雨引发的洪水已夺去至少182人的生命,并导致数百人受伤,上百人失踪。家住德国西部埃菲尔山区的托斯滕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尽管他们家住在山区,但由于当地数字化程度较高,平时生活与城里人一样方便。他们可以使用速度较快的宽带网络进行网购、看流媒体电视等。但是,一场特大暴雨和洪水冲垮了当地的数字网络。

托斯滕回忆说,暴雨当天,他给住在附近小镇的爷爷奶奶打电话,刚刚提醒他们注意极端天气,电话就中断了。随后,家里的电也断了,手机也没信号。他看到远处洪水已经淹没了附近的城镇,但他连紧急救援号码110和112也拨不出去。托斯腾家因为在高处得以幸免,而他的爷爷奶奶却受了重伤。

“连数字收音机信号也消失了。”在科隆市政府媒体部门工作的卡特娅对记者表示,政府当时希望通过广播来播发洪水警报,但是失败了。她说,没有网络,政府部门、银行以及工厂等几乎处于半瘫痪之中。德国《南德意志报》称,德国西部的洪水似乎证明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数字化使我们的社会变得脆弱。

德国三大网络运营商在洪灾过后表示,受灾地区的通信设施全部被损毁,需要数周时间来维修和重建。但据记者了解,灾区的网络和电力供应至今也没有全面恢复,尤其是那些较偏远地区的通信网络还需要多等几周。

02

智能电网:智慧城市的关键基础设施

智能电网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城市智能电网迎来加速发展时期。现有的城市智能电网规划多注重新技术的介绍,对于如何选取新技术、如何系统地运用于智能电网建设,没有深入地研究。

以广州电网为例,作为大型城市电网的代表,其智能电网规划建设采用了系统化的规划方法。通过梳理总结国内外先进城市智能电网的特点,并结合目标城市自身条件,找差距、补短板,因地制宜制定目标城市智能电网发展目标,并对照电力生产、管理各个环节,提出智能电网建设举措。

从国际经验来看,新加坡、巴黎、东京等城市的智能电网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新加坡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仅为0.31分钟,巴黎和东京的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分别为10分钟和2分钟。这些城市的智能电网都具备自愈能力,能够实现故障自动隔离和复电,同时支持分布式能源和新型负荷的自由接入。

03

技术挑战与未来展望

智能电网的建设离不开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支持。在智能电网的运行过程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其应用可以直接促进智能电网的运行、发展。

然而,智能电网的大数据处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安全性等问题都需要解决。此外,如何将大数据技术与电网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也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尽管存在诸多挑战,但智能电网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智能电网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安全、可靠、高效的电力服务。

郑州暴雨后的电网瘫痪事件,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智慧城市建设中电网系统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和实际运营效果,确保城市在面对极端天气等灾害时能够保持基本功能的正常运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