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张树德:评剧界的逆袭传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张树德:评剧界的逆袭传奇

引用
腾讯
8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18A07XNH00
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3054986279280417&wfr=spider&for=pc
3.
https://feeds-drcn.cloud.huawei.com.cn/landingpage/latest?docid=1051019e6f45086244f497c82b97643d619fdf8&to_app=hwbrowser&dy_scenario=relate&tn=31aac656323533cdb0ab4c7fb3197101248a4ea210c84bb89dd2f0d66815f4c0&channel=all&ctype=news&cpid=666&r=CN
4.
http://www.pingju.com.cn/bbs/viewthread.php?tid=40152
5.
https://xiquwenhua.net/news/201906/36999.html
6.
http://218.28.6.71:81/Qikan/Article/Detail?id=84659066504849494857484949
7.
http://www.zgpjys.com/archiver/?tid-612.html
8.
https://www.xiquwenhua.com/pingju-xinwen/8WMJBArMwr.html
01

从宁城少年到评剧名家

1979年,16岁的张树德站在宁城县评剧演员培训班的舞台上,青涩而充满憧憬。他未曾想到,这个偶然的选择将开启一段长达四十年的评剧人生。

02

艺术之路的艰辛与突破

最初,张树德对评剧的理解仅停留在“唱唱歌、跳跳舞”的层面。然而,当他真正踏入这个艺术领域时,才发现评剧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没有基础的他,在第一次考核中成绩垫底。但正是这种挫折激发了他的斗志,他开始加倍努力,苦练基本功。不久后,在一次演出中,他饰演的丑角赢得了团领导的认可和表扬,这不仅让他找回了自信,也坚定了他投身评剧事业的决心。

03

代表作中的艺术追求

在张树德的评剧生涯中,多部作品成为其艺术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其中,改编自抗日英雄高桥事迹的《烽火宁城》让他感触颇深。为了更好地诠释高桥这一角色,他每年清明都会前往高桥烈士墓地扫墓,深入体会英雄的精神世界。每次演出到动情处,他都会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这种真挚的情感也深深感染了台下的观众。

另一部代表作《宁城壮歌》则展现了张树德在现代评剧领域的探索。这部作品以宁城县打虎石水库建设为背景,讲述了宁城人民万众一心、艰苦奋斗的故事。张树德在剧中饰演刘闰山,其精湛的演技和深情的演唱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04

多重身份的艺术守望者

2006年以后,张树德的艺术生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不仅继续活跃在评剧舞台上,还开始尝试剧本创作、导演以及评剧音乐的编排与创作。作为内蒙古乌兰牧骑评剧团团长,他带领团队深入基层,将评剧艺术带到田间地头。

一次冬天下乡演出的经历让他至今难忘。那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但台下依然坐满了热情的观众。村民们拿着凳子围坐在舞台下,专注地观看演出。看到这一幕,张树德深受感动:“看到观众如此热爱评剧,我没有理由不好好表演。”

05

传承与创新的使命

面对评剧艺术传承的挑战,张树德深知仅靠演出是不够的。他开始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年轻演员的培养上,为他们提供更多上台表演的机会。同时,他也意识到评剧需要不断创新,创作更多贴近现代观众的剧目。

作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剧传承人,张树德深感责任重大。他不仅在舞台上绽放光彩,更致力于将评剧艺术传承给下一代。在他看来,评剧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份责任、一份情怀。

回眸四十年的评剧生涯,张树德用汗水和泪水浇灌着评剧艺术之花。他用自己的艺术实践证明,传统艺术只有在不断创新中才能焕发新的生机。未来,他将继续在评剧舞台上绽放光彩,为这一充满历史与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贡献自己的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