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后真相时代的社交媒体:如何辨别真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后真相时代的社交媒体:如何辨别真假?

引用
人民网
10
来源
1.
http://paper.people.com.cn/xwzx/html/2016-03/01/content_1673734.htm
2.
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8/0119/c416769-29775374.html
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E%8C%E7%9C%9F%E7%9B%B8%E6%94%BF%E6%B2%BB
4.
https://news.un.org/zh/story/2020/08/1064862
5.
http://www.news.cn/tech/20211110/e1480afdf90d4b8f90766227fb3fb98e/c.html
6.
http://www.yzwb.net/content/1034730.html
7.
http://www.xml-data.cn/KXYSH/html/881759ff-35dd-4fd4-b614-04930669a064.htm
8.
http://sscp.cssn.cn/xkpd/xwcbx_20157/202103/t20210304_5315353.html
9.
https://www.who.int/zh/news/item/23-09-2020-managing-the-covid-19-infodemic-promoting-healthy-behaviours-and-mitigating-the-harm-from-misinformation-and-disinformation
10.
https://news.un.org/zh/story/2023/08/1120317

在后真相时代,社交媒体上的虚假信息泛滥成灾,严重影响了公众的信任和社会共识。根据USC的研究,近60%的美国人对民主制度不满,72%的人担心误导性信息的传播。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提升媒体素养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学习如何辨别真伪,我们可以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中保持清晰的判断力。例如,Annenberg传播学院通过课程和社区项目帮助公众识别虚假信息,而CBS新闻与S.I. Newhouse公共传播学院的合作项目则致力于培养未来记者的实用技能。让我们一起努力,在后真相时代重建对媒体的信任!

01

虚假信息的危害:从信息污染到生命威胁

虚假新闻的传播速度往往快于真实信息的传播速度,因而导致真实的新闻内容影响力常常低于虚假新闻的影响力。因为传播资源和传播空间的有限性,导致虚假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占据了较多的资源和空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真实有效信息的传播渠道便大大减少,从而降低了有效信息的利用率,导致受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来不及用常规逻辑和思维对信息加以判断利用,进而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

虚假新闻以欺骗受众为出发点,从人文角度讲,这种欺骗性行为极大地伤害了受众心理,造成受众对媒体产生怀疑,媒体的权威性受到质疑,进而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淡漠与不信任,乃至爆发社会性的不信任危机。

虚假新闻所创造的拟态环境,其负功能主要体现在大众将真实的世界与虚假新闻编织的世界混为一谈,接受虚假新闻的灌输,从而产生违背真实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大众传媒的功能,是通过信息传播的方式,向受众传递周围世界的客观信息和变动事件,从而帮助受众更好地认识世界。然而,在虚假新闻所创造的拟态环境当中,其传递的信息内容皆与客观信息相违背,完全脱离大众的真实生活和客观背景。

虚假新闻的出现,背离了受众对媒体的最初期望值。在受众的视野里,大众传媒是公信力的代表,其发布的信息是经过层层考究具有真实度和可信度的内容。然而,虚假新闻完全不满足这一期望值,他们的宗旨与受众的心理需求和期望背道而驰。一则无法实现新闻舆论对受众的引导作用,二则也难以达成通过激发受众的积极性来促进新闻行业发展的这一目标。若一些媒体为了追求新闻的快速到达或为了博眼球而传播了虚假新闻,则背离了受众的期望值,在他们心中新闻媒体不再具有客观性及权威性,而是会被利益驱使而进行胡编乱造。

02

后真相时代的特征:主观凌驾于客观

后真相政治(post-truth politics)是一种政治文化,亦是当今欧美国家出现的一种新趋势。该词首次出现在1992年美国剧作家史蒂夫·特西奇 Steve Tesich发表在《国家杂志》(The Nation)的文章,在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以及2016年英国去留欧盟公投事件期间与社群网路发达后变得普遍。

所谓「后真相」,不单单只是说谎的委婉说法,而还指忽视真相、不在乎事实的谣言,以各种似是而非和断章取义的言论,把真相放在强调的先后顺序后面,最终达到弄假成真的效果。现今后真相除了媒体也深入政治,是「事实胜于雄辩」的相反,即是「雄辩胜于事实」的价值观成为社会的主流,主观意见重于客观事实,立场决定是非,不同派系的人被划入群体塑造对立;人们把情感和感觉的评论放在首位,评价证据、事实和真相沦为次要(甚至毫不重要),各种角度断章取义的解读,偏激的价值观越来越多;政治人物说谎更具巧思,不再是为了单纯瞒骗和蒙混事实,而是巩固目标群众的偏见,换取共鸣与支持。此外,主流媒体的政治偏见与信息的传递过快,民众及政治人物不再信任媒体的报导,社群媒体中人人都能成为新闻创作者,各种片面的言论难以求证,是造成后真相政治出现的部分原因。

2016年,《牛津英语词典》宣布「后真相」(post-truth)成为年度词汇,这个词的使用率比在2015年增长了2000%。

后现实政治的一个定义特征,是即使这些论点经由媒体或者独立评论专家发现其存在不实及误导成分,一些断章取义以及看似为真的说法仍会不断地提出,面对质疑则进行诡辩推理,对于难以查证的事情则胡扯,拉拢支持者以新的形式不断增强其说服力甚至羞辱对手,最终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兰德公司报告《真相的凋零(Truth Decay)》认为网路时代造成传统的单一权威讯息来源机制瓦解,社会日渐难以治理,基于观点和个人体验的相关话题越来越多,而盖过事实,例如某一城市感觉经济状态好与坏的人各一半一半,甚至觉得好的人略多,然而经济落败者有较多空闲时间和较强动机在网上撰写文章,若再加上有心人带动风向,最后会造成一种偏离事实的公众印象该城市经济极坏,进而影响一些实体企业前往洽商或设厂考量,最终真的因为矛盾与偏见,导致经济与治安的恶化,谎言也就成了实话。

金融海啸后又加入了一种情绪,就是公众对菁英阶层出具的报告和论点有极大怀疑和厌恶感,甚至感觉这些菁英都是有立场的,加剧了社会无东西可相信的风气,而没有公众广泛认可资料作基础依据,社会几乎不可能对重要的政策和议题进行有意义的辩论,美国治理与辩论将极度困境,最终造成社会极端化和民粹化,而那一类型的政治人物也将得利,最后主导政府,国际上信用减损;而一旦对手和盟友开始质疑美国的信用,外交上挑战也会加剧,进一步恶化国家与社会阶级之间的对立,同样也造成弄假成真的自证预言现象。

03

如何辨别虚假信息:实用方法与工具

面对虚假信息的泛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采取行动,提升自己的媒体素养,学会辨别真伪。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工具:

  1. 多方验证信息:遇到可疑内容时,通过权威媒体、官方渠道或专业机构核实真伪。不要轻信单一来源的信息,尤其是那些来源不明的。

  2. 使用辟谣工具:借助FactCheck.org、Snopes.com等事实核查平台,快速判断信息的真实性。这些平台会对热门谣言进行调查和验证。

  3. 关注官方辟谣账号:许多政府机构和专业组织都有专门的辟谣账号,及时关注可以获取最新的辟谣信息。

  4. 学习信息甄别课程:如Annenberg传播学院提供的课程,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提升媒体素养。

  5. 警惕标题党:一些典型的标题党特征包括:“央视最新消息”、“紧急通知”、“出大事了”、“今天晚上就删除”等。看到这类标题要格外谨慎。

  6. 理性讨论与分享:在社交媒体上,理性讨论比盲目转发更重要。如果发现谣言,可以在评论区提供可靠证据进行反驳。

04

共同努力:重建信任的多方责任

应对虚假信息的挑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1. 个人责任:提升自身媒体素养,不轻信、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同时,也要教育身边的人,共同提高媒介素养。

  2. 平台责任:社交媒体平台需要建立更严格的审核机制,对虚假信息进行及时处理。同时,可以考虑建立账号信用体系,对频繁发布虚假信息的账号进行限制。

  3. 监管责任: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虚假信息的监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打击恶意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

  4. 教育责任: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将媒体素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从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甄别能力。

在后真相时代,辨别真假信息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必备的生存技能。通过提升媒体素养,使用可靠的工具和方法,我们可以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判断力。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重建对媒体的信任,维护健康的信息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