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续费陷阱:如何保护你的钱包?
自动续费陷阱:如何保护你的钱包?
“我只想体验一个月的会员,结果却‘被续费’了整整一年。”“自动续费的扣款提示在哪里?我怎么从来没见过?”“关闭自动续费为什么这么难?要经过这么多步骤?”……类似这样的吐槽,在社交媒体上屡见不鲜。自动续费,这个看似方便的功能,却成了许多消费者的“隐形杀手”。
自动续费:一个让用户头疼的“坑”
“我为了下载一个PDF文件,选择了1元的会员体验,结果忘了关闭自动续费,7天后被扣了近40元。”一位消费者向媒体投诉道。这样的经历,相信很多人都曾遇到过。从视频会员到音乐软件,从网盘服务到外卖平台,自动续费似乎已经成了APP的“标配”,而用户却常常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费”。
更让人无奈的是,想要关闭自动续费,简直比登天还难。有的平台将取消选项藏在层层菜单深处,有的平台需要用户在多个平台之间跳转才能完成取消操作,还有的平台干脆不提供明显的取消渠道。有用户戏称:“开通自动续费只需要一键,但取消自动续费却需要‘通关’。”
法律法规:给自动续费戴上“紧箍咒”
面对自动续费的种种乱象,国家和地方层面都出台了相应的法规予以规范。
2021年5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网络交易经营者采取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日期前五日,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由消费者自主选择;在服务期间内,应当为消费者提供显著、简便的随时取消或者变更的选项,并不得收取不合理费用。
2024年7月1日起即将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进一步强化了对自动续费的监管,要求经营者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日期前,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
地方层面,深圳率先出台《深圳经济特区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对自动续费做出详细规定:禁止网络平台默认勾选、绑定自动续费,要求在消费者开通服务前以显著方式告知服务内容、扣费金额和方式,在服务期间提供简便的取消途径,并在自动展期、自动续费前5日通过有效途径告知消费者。
如何避免自动续费的“坑”?
面对自动续费的种种陷阱,消费者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钱袋子”呢?
仔细阅读条款:在开通任何会员服务时,一定要仔细阅读服务协议,特别是关于自动续费的条款,不要轻易点击“同意”。
选择信誉好的平台:尽量选择那些有良好口碑、用户评价较高的平台,避免在一些不知名的APP上开通自动续费服务。
定期检查账户:养成定期检查自己账户消费记录的习惯,一旦发现异常扣款,及时处理。
保留证据:如果遇到自动续费问题,要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如扣款记录、服务协议等,以便维权时使用。
及时投诉:如果发现被“套路”了,不要忍气吞声,要及时向消费者协会或相关监管部门投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来展望:自动续费将更加规范
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监管力度的加大,自动续费的乱象有望得到遏制。但作为消费者,我们也需要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毕竟,只有当每个人都成为自己权益的守护者时,我们才能真正远离各种消费陷阱。
自动续费本身并不是一个坏功能,它确实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这种便利不应该以牺牲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为代价。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自动续费能够真正成为一个让消费者放心使用的功能,而不是一个需要时刻提防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