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摆拍治理:李亮最新回应
抖音摆拍治理:李亮最新回应
近日,一段关于“退役消防员醉酒后听到警铃瞬间清醒并奔跑”的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发了众多网友和媒体的关注。然而,这段看似感人的视频却引发了人们对短视频摆拍现象的质疑和讨论。对此,抖音平台的副总裁李亮进行了回应,表示经过调查发现部分视频存在未标注虚构演绎的问题,平台已采取下架措施。
摆拍视频的识别难题
李亮强调,抖音对于摆拍内容的治理态度是明确的,要求所有摆拍内容必须在发布时进行明确标注,否则将按违规处理。然而,他坦言,识别摆拍内容是治理中的一个难点。一些媒体有时也会误把段子当作新闻来报道。目前抖音的治理措施是,当某个事件达到一定热度或收到举报后,平台会联系当事人核实或者请当地媒体去调查,在有明确的结论前,相关内容会暂停推荐。“坦率讲,这个识别需要时间,有的情况要核实清楚也不容易,处置的效率不高,我们希望媒体和当地相关机构能够参与进来共治,给我们及时有效的信息做识别判断。”李亮说道。
多方共治的必要性
面对摆拍视频带来的挑战,仅依靠平台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李亮透露,目前抖音的治理措施是,当某个事件达到一定热度或收到举报后,平台会联系当事人核实或者请当地媒体去调查,在有明确的结论前,相关内容会暂停推荐。“坦率讲,这个识别需要时间,有的情况要核实清楚也不容易,处置的效率不高,我们希望媒体和当地相关机构能够参与进来共治,给我们及时有效的信息做识别判断。”他说。
法律框架与平台责任
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的要求,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散布谣言,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信息;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应当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制作、复制、发布“煽动人群歧视、地域歧视”“宣扬低俗、庸俗、媚俗内容”等的信息。中央网信办《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提出了13条具体治理措施,要求“自媒体”在发布涉及国内外时事、公共政策、社会事件等相关信息时,网站平台应当要求其准确标注信息来源,发布时在显著位置展示;发布含有虚构情节、剧情演绎的内容,网站平台应当要求其以显著方式标记虚构或演绎标签。
未来展望与建议
为了更好地治理摆拍乱象,需要从多个层面采取措施:
技术手段:利用AI和机器学习工具来自动识别和标记可能的造假视频,建立完善样本库,助力对短视频涉嫌违法犯罪的精准识别、实时监测、动态溯源、分析评估和预测预警。
用户教育:提升公众对短视频的辨别力,帮助网民提升对短视频的辨别力,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法律完善:进一步整合现有的法律法规,确保其系统性、针对性、时效性,并及时出台配套的细则、司法解释等,对虚假内容的定义进行清晰界定,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提高法律的适用性和操作性,既有效管控负面内容,也对短视频这个新生行业给予一定的包容心和发展空间。
平台自律:短视频平台应积极推进内部建章立制,制定完善的检查考核制度,规范、约束、引领平台用户行为,使短视频平台自我监管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社会监督:建立完善举报奖励制度,构建便捷高效的举报机制,确保用户能够快速、方便地举报虚假信息。例如,可以在平台上设置显著的举报按钮,简化举报流程、提高举报效率,鼓励用户积极参与平台治理。
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可以逐步压缩虚假摆拍短视频的生存空间,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环境。正如李亮所说,识别摆拍需要时间,但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我们有望建立一个更加健康、透明的短视频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