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网络谣言的危害与防范:从典型案例到识别技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网络谣言的危害与防范:从典型案例到识别技巧

引用
搜狐
10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68633382_121106869
2.
https://news.cctv.com/2024/04/07/ARTI2Wnub5bNBFRVFDCMfMso240407.shtml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203388
4.
http://paper.people.com.cn/xwzx/html/2014-11/01/content_1529013.htm
5.
http://www.xinhuanet.com/talking/character/2021071402.htm
6.
https://www.cac.gov.cn/2024-10/12/c_1730422480245366.htm
7.
https://gaj.nantong.gov.cn/ntsgaj/jfts/content/44d55917-cde0-4789-971e-512af89f4cfa.html
8.
http://www.zgjx.cn/2022-05/06/c_1310585127.htm
9.
https://jubao.xzdw.gov.cn/pyzl/202211/t20221108_293745.html
10.
https://www.cac.gov.cn/2023-12/06/c_1703530402100942.htm

近期,网信部门曝光了一批网络谣言典型案例,涉及公共政策、突发案事件、社会民生等多个领域。这些谣言不仅误导公众认知,还引发了不同程度的社会恐慌,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例如,“冷藏车内发现15名被拐儿童”“女生在泳池被男生轮流抱摔霸凌”等谣言,最终都被证实为虚假信息,造谣者也依法受到了处罚。

网络谣言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不仅会扰乱公共秩序,影响社会稳定,还会损害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正如市公安局所指出的,网络谣言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调查和应对,浪费大量公共资源,甚至对被谣言中伤的组织和个人造成名誉损失和经济损失。

那么,为什么网络谣言能够快速传播呢?研究表明,虚假新闻被转发的可能性比真实信息高出70%,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其新奇性。网络谣言往往带有敏感字眼,容易引发公众的猎奇心理。在社交媒体的“茧房效应”下,人们的价值观越来越相似,与观点相左的信息逐渐消弭,事实在经过无数次再阐释甚至故意扭曲与篡改之后不再是新闻的内核,而情感、观点、立场成为新的核心。主观性的内容通过修辞、虚拟、煽情等手段被包装成具有合法性、正当性的观点,真相本身已不再重要。

面对网络谣言,我们该如何辨别呢?以下是几个实用的方法:

  1. 询问法:遇到不了解的事情先不要传播,不妨在网上或者书中查一下相关的关键词,许多谣言是已经被辟过谣的,稍微一查即可得到答案。

  2. 追根溯源法:许多谣言中所叙述的内容完全不符合科学常理,我们只需要将谣言中相关数据、内容结合原理很容易就能识破谣言。

  3. 内容判断法:文不对图式的谣言直接看图可能难以分辨,而且图片来源各异,需要大家擦亮双眼。文中所叙述的事发地和事发时间是否模糊不清,是辨别此类谣言很好的一个依据。

  4. 观察评论法:评论可以快速为我们提供思路,很多朋友会提出不同的观点,来自谣言中事发地的朋友也能提供很多真实线索。

如果自己在网上被人造谣,应该怎样做?

  1. 立即固定侵权证据:证据是非常重要的,发现自己在网络上被造谣,要立即对网页截图保存或者录频,保留所有与谣言相关的证据,如截图、录音、文字记录,这些证据可以为我们后续的澄清和维权提供支持。也可以通过证据平台进行存证、对侵权信息进行公证。

  2. 与网络平台协商删除或屏蔽有关言论:根据民法典规定,可以向网络平台提供侵权初步证据,请求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

  3.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无法有效应对污蔑和诽谤,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警察或者律师可以帮助我们应对网络谣言。

  4. 理性澄清:在澄清事实时,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遵守法律法规,避免情绪化和攻击性的言论,而是以客观、理性化的态度进行解释和说明,更快让大家了解真相,减少谣言传播。寻求法律援助:面对网络谣言,如果对自己造成了实质性的伤害,及时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5. 提起诉讼:可以要求侵权者停止辱骂、诽谤、造谣的行为,删除相关言论,公开道歉并赔偿损失。

面对网络谣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持警惕,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