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逃离家暴》看我国反家暴法的进展与挑战
从《逃离家暴》看我国反家暴法的进展与挑战
一款名为《逃离家暴》的游戏近期引发关注。在游戏中,玩家需要帮助主角躲避施暴者并成功逃脱。这款看似简单的游戏,却揭示了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家庭暴力。据统计,全球平均每四个妇女中就有一人遭受家庭暴力,这一比例在中国同样触目惊心。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我国反家暴法的进展如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从无到有:反家暴法的立法历程
中国反家暴法的制定历程堪称一部曲折的奋斗史。早在1990年,反家庭暴力就作为一个学术议题被正式提出。此后,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推动,2016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终于正式施行。这是中国首部专门针对家庭暴力的法律,标志着反家暴工作进入法治化轨道。
突破性进展: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
近年来,反家暴法不断完善,特别是在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印发多个指导文件,细化相关规定,完善配套措施,有效解决了制约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发挥作用的瓶颈问题。
据统计,2016年以来,各级人民法院共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1.5万余份,签发率由2016年的52.0%提升至2022年的77.6%。这一制度的实施,为众多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了及时有效的保护。
多部门联动:反家暴工作的合力
反家暴工作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国务院妇儿工委牵头建立多部门合作会商机制,依法履行组织、协调、指导、督促职责,定期交流部门工作情况,就法律实施的重难点问题组织专题会商。
各地因地制宜分级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打通“事先预防、事中干预、事后救济”各环节,创造了“公安+民政+妇联”“法院+公安+社区”等多种基层联动模式,探索提供“一站式”服务,有力提升了工作质效。
仍需努力:反家暴工作面临的挑战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反家暴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基层执法人员对法律的理解和执行不到位,受害者寻求帮助的渠道不够畅通,社会对家庭暴力的认识仍需提高等。
据统计,与“家庭暴力”相关的司法案例中,民事类占比高达94.35%,其中离婚纠纷最为常见。这表明家庭暴力问题仍较为普遍,需要持续关注和解决。
未来展望:构建更加完善的反家暴体系
面对挑战,我们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首先,要加强法律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家庭暴力的认识,消除“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观念。其次,要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为受害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求助渠道。最后,要加强多部门协作,形成反家暴工作的合力。
家庭暴力不是“家务事”,而是社会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并参与反家暴工作,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