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武松当皂隶的日子有多苦?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武松当皂隶的日子有多苦?

引用
网易
17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2G1VAUG0517BV2D.html
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1147508336286454
3.
https://chiculture.org.hk/sc/china-five-thousand-years/2478
4.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2/0608/c40531-32440975.html
5.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BFQURNP052384RH.html
6.
https://www.sohu.com/a/486809526_121131434
7.
https://www.sohu.com/a/259071544_612398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8%8E%E6%9C%9D%E5%AE%98%E8%81%B7%E8%A1%A8
9.
https://app.bjtitle.com/8816/newshow.php?newsid=6123492&src=stream&typeid=99
1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4%B1%E6%B0%91
11.
https://www.bj148.org/wh/bl/zh/202101/t20210121_1595940.html
1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1%99%E9%96%80%E5%B7%AE%E5%BD%B9
13.
http://www.qinghistory.cn/wszl/xlxh/2004-09-28/29035.shtml
14.
https://www.haijiaoshi.com/archives/8165
15.
https://bbs.instrument.com.cn/topic/737713
16.
https://www.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150421
17.
https://www.cssn.cn/lsx/lsx_zgs/202210/t20221024_5552507.shtml

在《水浒传》中,武松曾担任过都头一职,类似于明朝时期的皂隶。皂隶在当时社会地位极低,很少有平民愿意与其通婚。他们的职责包括跟随长官左右护卫开道、维持法庭秩序、押送罪犯等。尽管武松后来成为英雄人物,但他在做皂隶时的生活状态却十分艰苦,甚至不如一些婢女的地位高。

01

皂隶:衙门里的低级差役

在明朝,皂隶是衙门中地位最低的差役,主要负责站堂、传唤、押送犯人等杂役,属于“贱役”阶层,社会地位极低(甚至低于普通平民)。成为皂隶的途径与成为吏员(文书吏)不同,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1. 世袭或承充

    • 皂隶多为“世役”,即父辈为皂隶,子孙被迫继承此职(明代部分地方实行“役籍制度”),户籍被划为“皂隶户”,世代不得脱籍。
    • 例如:父亲在县衙当皂隶,儿子成年后需顶替服役。
  2. 官府征派

    • 按户籍摊派:明代实行里甲制,部分民户需轮流承担差役(如皂隶、马夫等),称为“正役”或“杂泛差役”。
    • 贫困家庭可能被强制抽丁充任皂隶。
  3. 自愿投充

    • 部分无业游民或破产农民为谋生计,主动投靠官府成为皂隶,但需通过贿赂吏员或衙役头目(如“班头”)获得职位。
  4. 罪犯充役

    • 触犯轻罪的平民可能被判处“充皂隶”作为刑罚,尤其在明初朱元璋严刑峻法时期。
  5. 买充

    • 明中后期吏治腐败,某些地区允许平民通过支付钱财(或贿赂官员)直接充任皂隶,称为“买役”。
02

皂隶的生活状况

皂隶的生活状况十分艰苦。他们的官方俸禄极少,主要依赖“陋规常例”(即勒索百姓、收取贿赂)来维持生计。据史料记载,一名皂隶每年可获得的“柴薪银”仅为12两银子,闰年加一两。这个收入水平并不高,仅相当于普通打工人一年收入的1.2倍。

为了维持生计,皂隶们不得不通过各种手段获取额外收入。他们会在执行公务时向百姓索取“鞋袜钱”、“酒饭钱”等名目繁多的费用。这种行为虽然违法,但在当时已成为公开的秘密。正如《明史》所记载:“皂隶之需索,无异于虎狼之噬人。”

03

职业风险与社会地位

皂隶在执行公务时面临诸多风险。他们容易卷入官场斗争,或因贪腐被官员当作替罪羊处刑。在审讯过程中,皂隶常常需要配合官员进行刑讯逼供,这不仅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风险,也加剧了社会对他们的负面印象。

皂隶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被视为“贱民”,子孙不得参加科举,平民可对其辱骂甚至殴打(法律保护较弱)。他们的户籍被标记为“贱籍”,后代通常难以摆脱此身份(除非立大功或官员特赦)。

04

与都头的区别

与皂隶相比,都头的地位稍高。都头主要负责捕快工作,虽然也是差役的一种,但通常由武艺高强的人担任,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而皂隶则更多从事杂役工作,社会地位更低。

05

历史影响与制度废除

皂隶制度的存在反映了明朝社会的等级森严和官僚体系的复杂性。这种制度不仅加剧了社会不平等,也导致了基层官员的腐败和滥用职权。随着清朝的建立,这种制度逐渐被废除。清末重臣袁世凯创建新式警制,衙门差役于1902年后逐渐裁汰,惟至今仍影响华人社会甚钜,例如衙役成员中的捕快,常是警察代名词。在台湾,神化的什家将、八家将民间信仰中,就有衙门差役一员。

通过了解皂隶的生活状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明朝基层社会的运作机制,以及普通百姓在面对官府时的无奈与艰辛。这种历史记忆不仅帮助我们认识过去,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历史镜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