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古代美女标准大揭秘:从外貌到内在的千年审美变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古代美女标准大揭秘:从外貌到内在的千年审美变迁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254890299_161835
2.
http://paper.people.com.cn/rmlt/html/2022-11/30/content_25956627.htm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F%A4%E5%85%B8%E7%BE%8E%E5%A5%B3/81839
4.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560462
5.
http://www.qstheory.cn/qshyjx/2023-11/13/c_1129972593.htm
6.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1002/17/445015_57973140.shtml
7.
http://www.51meixue.cn/?p=5081
8.
https://m.qidian.com/ask/qbpkgjdzfhv
9.
http://www.icm.gov.mo/rc/viewer/10024/400

“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这八个字道出了中国古代美女的极致之美。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对美女的标准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又有哪些独特的审美标准呢?

01

从先秦到明清:审美标准的历史演变

中国古代美女的标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先秦时期,人们崇尚的是结实健康的体魄。《诗经·卫风·硕人》中描述的美女是“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种描写体现了对健康、自然之美的追求。

到了唐代,审美标准发生了显著变化。唐代以丰腴为美,杨贵妃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成为了美的典范。杜甫的诗句“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也反映了盛世之下人们对丰腴之美的追求。

宋代以后,审美标准再次转变,转向了纤瘦柔弱之美。《西厢记》中的崔莺莺“淡白梨花面,轻盈杨柳腰”,明代才女叶小鸾的《艳体连珠》中描述的女性则是“黑而长的秀发,柔软纤细的腰身,纤细窄小的脚”。这种纤瘦之美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

02

具体标准:外貌、体态与情态之美

中国古代对美女的评价标准非常全面,涵盖了外貌、体态、情态等多个方面。

在外貌上,最典型的描述是“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头发乌黑亮丽,眉毛细长弯曲,眼睛含笑有神,嘴唇小巧,牙齿整齐洁白,脸型呈鹅蛋形,皮肤白皙细腻。

在体态上,先秦至唐代以高挑丰腴为美,宋代以后则转向纤瘦柔弱。典型的描述有“杨柳细腰”、“削肩”、“纤足”。整体要求身材比例协调,姿态优雅。

在情态上,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女性的“媚态”和“神韵”。《悦容编》中描述了多种姿态:“唇檀烘日,媚体迎风,喜之态;星眼微瞋,柳眉重晕,怒之态;梨花带雨,蝉露秋技,泣之态;鬓云乱洒,胸雪横舒,睡之态;金针倒拈,绣屏斜倚,懒之态;长颦减翠,瘦靥消红,病之态。”这些描述展现了女性丰富的情感世界。

03

内在品质:德才兼备的完美形象

中国古代对美女的评价不仅仅停留在外貌上,更重视内在品质。卫泳在《悦容编》中提出:“美人有态、有神、有情、有趣、有心。”他认为女性的美应该是一种内外兼修的完美形象。

这种观点在《红楼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林黛玉虽然体弱多病,但其才华横溢、性情高洁,成为了中国古代美女的典范。正如书中所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04

文化背景:社会变迁与审美演变

中国古代美女标准的演变,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迁。先秦时期的健康之美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唐代的丰腴之美体现了盛世的繁荣;宋代以后的纤瘦之美则与理学的兴起、女性地位的下降有关。

同时,这种审美标准也体现了中国人对和谐统一的追求。外貌与内在、天然与修饰、整体与局部的和谐统一,构成了中国古代美女标准的独特魅力。

中国古代美女的标准,不仅是外貌上的要求,更是一种文化理想的体现。它融合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体现了中国人对和谐统一的追求。这种独特的审美观念,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