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量子隧穿效应如何影响7nm芯片?新材料或成突破关键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量子隧穿效应如何影响7nm芯片?新材料或成突破关键

引用
知乎
11
来源
1.
https://daily.zhihu.com/story/9727278
2.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roll/2024-08-16/doc-incivezn2619221.shtml
3.
http://scicn.casad.cas.cn/wz/202407/t20240713_5025310.html
4.
https://www.sohu.com/a/270689052_115479
5.
https://m.eefocus.com/article/1780745.html
6.
https://www.koushare.com/post/postdetail/6310
7.
https://xueqiu.com/4516079127/283647677
8.
https://www.autohome.com.cn/ask/8980700.html
9.
https://news.eol.cn/lzmzl/202305/t20230530_2419895.shtml
10.
https://www.eetop.cn/semi/6904834.html
11.
https://www.ic37.com/news/2023-12_315567/

在半导体领域,7nm芯片已成为当前最前沿的技术制高点。然而,随着芯片制程不断逼近物理极限,量子隧穿效应这一量子力学现象正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将深入探讨量子隧穿如何影响7nm芯片的性能,并介绍最新的应对方案和技术突破。

01

量子隧穿效应的挑战

当晶体管尺寸缩小到7nm甚至更小的级别时,量子隧穿效应开始显现。这种现象使得电子能够穿越原本无法逾越的势垒,导致"电子失控"。具体来说,当栅极长度小于7nm时,硅晶体管的栅势垒就无法有效阻止电子从源极流向漏极,这使得晶体管无法处于关闭状态,从而影响芯片的正常工作。

02

创新材料突破技术瓶颈

为应对这一挑战,科研人员开始探索替代硅的新材料。2016年,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在《科学》杂志上报道了一项重大突破:他们成功研制出世界上最小的晶体管,其栅极长度仅为1纳米,所用材料正是二硫化钼(MoS2)。

二硫化钼具有以下优势:

  • 更高的电子有效质量:这使得电子流动更容易通过更小的门长度来控制。
  • 可缩小至原子级厚度:约0.65纳米,远小于硅的极限尺寸。
  • 较低的介电常数: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电流流动。

通过将材料从硅换成二硫化钼,研究团队成功制造出了只有1纳米长的栅晶体管,并实现了对电流的有效控制。虽然目前这项技术仍处于实验阶段,但这一突破为未来突破1nm制程提供了新的可能。

03

7nm芯片的性能优势

7nm芯片相比更大制程的芯片,具有显著的性能优势:

  • 功耗降低:更小的节点意味着更低的能耗,这对于移动设备尤其重要。
  • 效率提升:即使保持相同的性能,7nm芯片也能提供更高的能效比。
  • 空间优化:在同等尺寸下容纳更多SRAM位单元,提升设备的整体性能。

以苹果M1和高通骁龙888为例,尽管它们都采用5nm工艺,但通过优化架构设计和增加核心数量,实现了性能的显著提升。这表明,除了制程本身,芯片设计和架构优化也是提升性能的关键因素。

04

未来展望:新材料与成本挑战

尽管新材料为突破量子隧穿效应提供了新的可能,但芯片技术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随着制程工艺的推进,晶体管密度的提升幅度正在减小:

  • 从10nm到7nm,晶体管密度提升102%
  • 从7nm到5nm,提升幅度降至70%
  • 到3nm时代,进一步降至66%

这意味着单纯依靠缩小制程来提升性能的空间越来越小。此外,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也带来了成本的显著增加。例如,下一代EUV光刻机的预计成本约为4亿美元,是现有设备的2.8倍。

面对这些挑战,业界正在积极探索新的技术路线。除了新材料的应用,三维堆叠技术、异构集成等创新方案也在快速发展。这些新技术有望在突破现有制程瓶颈的同时,实现性能的持续提升。

总结来看,量子隧穿效应虽然为7nm及更小制程的芯片发展带来了挑战,但通过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突破,半导体行业正在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开辟新的道路。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成熟,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先进、更高效的芯片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