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获海航大单,国际认证成关键
C919获海航大单,国际认证成关键
2023年上海航展上,中国商飞与海航集团签署60架C919订单,标志着国产大飞机市场化进程迈出重要一步。然而,C919的雄心远不止于此。在国际市场上,这款承载着中国航空工业希望的大型客机正逐步打破西方垄断,为全球民航市场注入新的竞争活力。
国际认证加速推进
C919的国际化之路,首先需要跨越的是严苛的适航认证。目前,巴西、加拿大、俄罗斯、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国已为其颁发适航证。更令人振奋的是,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已完成对C919的初步审查,并给予积极反馈,预计最早将于今年完成认证。
2024年7月,欧盟技术团队在上海对C919进行了实地检查,重点评估了D级模拟机的性能。检查内容涵盖飞机在日常飞行及紧急情况下的操作性,涉及结构、动力、控制、电气系统等多个方面。据消息人士透露,试飞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或明年初进行,中国相关民航机构对C919客机在2025年获得欧盟认证感到更加乐观。
东南亚市场率先突破
在东南亚市场,C919已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2024年2月,中国商飞的ARJ21和C919飞机在越南、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五国开展演示飞行,主要验证国产商用飞机对东南亚五国机场和航线的适应性、机场地面服务设备的适配性、特殊飞行程序的适用性和航线业载的经济性。
这一系列演示飞行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文莱已同商飞公司签署了C919、ARJ21的采购合同,印尼首笔ARJ21订单已完成交付。2025年1月,越南更是成为首个为C919颁发“准飞证”的国家,越南交通部被指示重新审视现有法规,以消除C919运营的任何障碍。
技术创新铸就核心优势
C919的成功并非偶然,其背后是多项技术创新的支撑。在设计方面,C919采用了先进的气动布局,优化了飞机的空气动力性能,减少了飞行阻力,从而降低了燃油消耗。机体大量采用了先进的复合材料,这种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的特点,不仅减轻了飞机的整体重量,提高了燃油效率,还能增强飞机的抗疲劳性能,延长飞机的使用寿命。
在航空电子系统方面,C919装备了高度集成化和智能化的系统,能够为飞行员提供更精确、更全面的飞行信息,提高飞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些技术创新成果,构成了C919的核心竞争力,使其在全球民航客机市场中脱颖而出。
突破重围,走向世界
面对波音和空客的双头垄断,C919正凭借其技术和性价比优势,逐步打开国际市场。目前,空客存量订单超8000架,按目前交付能力需10年才能完成,而波音仍未从安全问题中完全走出,全球范围内飞机短缺已成为规模性与持续性问题。
据预测,未来20年,全球民用客机数量将从24264架增长到51701架,亚太市场的客机需求量也将从3314架增长到9701架。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C919正致力于为国际民航市场提供一个可靠的新选择。
美国的阻挠与应对
美国显然感受到了来自C919的威胁。美国国防部将中国商飞列入涉及军工企业的名单中,这可能会让中国商飞面对更多的进口禁令和技术壁垒。然而,中国在突破技术瓶颈上已有所成就,并没有被束缚住手脚。
正如专家所言,当C919逐步渗透东南亚、中亚,以及中东和非洲的市场时,即使是西方构建的坚固壁垒也难免被攻破。特别是在波音因多起空难事件而信誉受损的背景下,C919拥有了天赐良机。对于中国商飞而言,现在正是借助越南这个跳板,大展拳脚的时机。
展望未来
随着C919在国际市场上的不断突破,一个以东南亚为起点,辐射至更广泛区域的市场拓展计划正逐渐成形。印度尼西亚、柬埔寨以及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也表现出对C919的兴趣,这预示着一个以东南亚为起点,辐射至更广泛区域的市场拓展计划正逐渐成形。
C919的成功不仅体现在技术、舒适和经济等方面,更体现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崛起。它是中国自主创新的结晶,是中国制造业迈向高端的标志性成果。随着更多的C919投入商业运营,它将在全球航空市场中展现出更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