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兵河院士教你科学预防乳腺癌
徐兵河院士教你科学预防乳腺癌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兵河是我国著名的肿瘤内科专家,尤其在乳腺癌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他不仅建立了基于分子分型的精准治疗体系,还主导了多个抗肿瘤新药的临床试验,为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做出了重要贡献。
乳腺癌现状与筛查重要性
徐兵河院士指出,乳腺癌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22年中国乳腺癌新发病例数为35.72万例,在女性癌症中仅次于肺癌,占比高达15.6%。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乳腺癌患者的确诊年龄普遍偏年轻,中位年龄仅为47岁,比美国患者年轻近20岁。
“近10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现出5个特点。”徐兵河院士表示。第一,发病人数呈上升趋势。根据2022年国家癌症中心的最新统计,中国乳腺癌新发病例数为35.72万例,在女性癌症中仅次于肺癌,占比为15.6%。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第二,发病年龄年轻化。中国乳腺癌患者确诊时的中位年龄为47岁,而美国乳腺癌患者确诊时的中位年龄为64岁。第三,中晚期乳腺癌比例高。在中国,Ⅰ期乳腺癌患者的确诊比例接近31.8%,美国约54.6%;Ⅱ期乳腺癌患者的确诊比例约44.1%,美国约33.6%;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确诊比例约24.1%,美国约11.9%。第四,预后不佳的乳腺癌类型比例高。目前普遍认为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预后较好,我国这类型的乳腺癌占比不到70%,而国外可达80%。第五,地区差异明显。乳腺癌发病率在我国存在地区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的乳腺癌发病率较高,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徐兵河院士强调,中国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确诊比例低于发达国家,主要原因就是筛查不充分。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只有18.9%的成年女性接受了乳腺癌筛查;2018年到2019年,20岁以上女性乳腺癌筛查的覆盖率是22.3%,3564岁女性乳腺癌筛查的覆盖率是30.9%。而2021年美国5074岁女性乳腺癌筛查的覆盖率达到75.9%,预计到2030年覆盖率将达到80.5%。
科学筛查建议
徐兵河院士建议,40岁以上的女性应定期进行乳腺癌筛查。考虑到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年龄较早,且乳房组织致密性较高,筛查方式应根据年龄进行选择:
- 45岁以下女性:乳房组织相对致密,应以超声检查为主,X线为辅
- 45岁以上女性:乳房组织相对疏松,应以X线检查为主,超声为辅
此外,对于有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女性,可考虑更早开始筛查,并采用MRI等更敏感的检查手段。
预防建议
徐兵河院士表示,虽然乳腺癌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以下是一些科学预防建议: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及烟酒会影响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导致激素水平紊乱。
控制体重:将体重指数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保持健康的体重状态。过度的脂肪堆积会导致内分泌失衡,增加雌激素水平,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适龄生育:建议30岁前生育第一胎、母乳喂养。初育年龄和生育次数与乳腺癌有一定关系。
关注家族史:有家族乳腺癌遗传史的高危人群可采用服用内分泌药物或卵巢切除等方式进行预防,具体采用何种方式应咨询专科医生。
高危人群预防策略
对于有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女性,徐兵河院士建议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药物预防:高危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药物进行预防
手术预防:携带BRCA1/2基因突变的女性,可考虑预防性乳腺切除术
定期监测:高危人群应缩短筛查间隔,必要时采用MRI等更敏感的检查手段
结语
徐兵河院士强调,虽然乳腺癌发病率居高不下,但通过早期筛查和科学预防,可以显著降低发病风险和死亡率。他呼吁广大女性提高乳腺癌防治意识,定期进行筛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共同抗击这一“红颜杀手”。
“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总体上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有关,但酗酒、肥胖、缺乏运动等都会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所以乳腺癌的预防主要围绕控制危险因素进行,包括以下方面。”徐兵河院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