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李清照和辛弃疾:南宋文艺双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李清照和辛弃疾:南宋文艺双璧

引用
百度
12
来源
1.
https://wap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5c9384dc43c1a92f52359f78
2.
http://sd.people.com.cn/n2/2021/0719/c386903-34826693.html
3.
https://wap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abb5f0b7835cffdcd8c77409
4.
https://www.sohu.com/a/805337198_120783251
5.
https://www.jianshu.com/p/eb5aae58acd3
6.
https://www.sohu.com/a/670012233_100005210
7.
https://m.hupu.com/bbs/47035463.html
8.
https://www.shiciyun.com/view/team/newsdetail.aspx?memberid=F5BF5D0AD9096583&id=ad01b66b09157f50
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E%9B%E6%A3%84%E7%96%BE
10.
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2/2012-12-27/150620.html
1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307/07/52759400_735018930.shtml
12.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504/10/9839330_975499684.shtml

南宋时期,文化艺术繁荣发展,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文学家。其中,李清照和辛弃疾作为这一时期的文艺双璧,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文学成就,共同构成了南宋文化的辉煌篇章。

01

李清照:婉约词风的巅峰

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山东章丘人,是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渥,家里藏书丰富。她少年时便工诗善词,这与父亲李格非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她幼年大部分时间在人文荟萃的故乡历城度过,大约五六岁时,因父亲在京做官而迁居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这样的生活环境,使她能够“独上兰舟,戏于藕花深处”,又能流连徜徉于繁华的街景。十八岁时,她与赵明诚结婚,两人志同道合,琴瑟谐美,“夫妇擅朋友之胜”。李清照创作《醉花阴》寄给丈夫,一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即展露了她的才情。李清照早年的词作,不少反映了初婚的情致和意绪。然而好景不长,新旧党争家庭变故使夫妻分离,饱尝相思之苦。

金兵入据中原后,李清照夫妇流落江南,毕生收藏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她作《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后赵明诚在赴任湖州知事途中病逝。李清照在无依无靠之时改嫁张汝州,婚后发现受骗,她勇敢地状告张汝州并离婚。晚年,她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最终,她在江南孤独地离世。

李清照的词作独具匠心,不仅思想深邃,而且艺术表现力极强,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词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变迁。李清照的词作独具匠心,艺术风格鲜明。她善于运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巧妙地将景物、情感和哲理融合在一起,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内心深处的感受。她的词作就像一幅幅精致的工笔画,又像是一首首婉转的曲子,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读来让人陶醉其中,如痴如醉。

她善于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借景抒情,借物明志,不仅富有深度,而且诗意盎然。同时,她在形式上也有着独特的特点,善于运用叠字、叠句等手法,使得她的词不仅有节奏感,还有韵律感。例如那首脍炙人口的《如梦令》,其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通过诘问、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将女词人对海棠花的痴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词中的离愁别绪和深沉的相思之情,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跃然纸上。

又如《醉花阴》中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展示了李清照深厚的文字功力,每一个字都有它独特的含义和韵味。“人比黄花瘦”这一句,更是成为了千古绝唱。这里的“瘦”字用得极妙,既描绘了黄花的纤细,又暗喻了主人公的憔悴和思念之苦。又如《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她用叠字的方式,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抒发得淋漓尽致,表现了李清照在国破家亡后的悲痛心情。这十四个字,仿佛是词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让人感受到了她对逝去岁月的无尽追忆和感慨。

李清照的词艺术特色鲜明,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修辞巧妙、思想深刻。她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每一次品读李清照的词,都能深深感受到她那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正如那句诗所说:“千古才女李易安,词韵悠悠万口传。”

02

辛弃疾:豪放词风的代表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山东济南人,是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和爱国诗人陆游双峰并峙。辛弃疾词风“激昂豪迈,风流豪放”,代表著南宋豪放词的最高成就。

辛弃疾出生于金朝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其时距靖康之变已有十三年。因辛弃疾的父亲辛文郁因病早逝,而在祖父辛赞抚养下长大,其祖父辛赞,是金朝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的县令,却经常灌输他抗金复宋的教育,“纡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辛弃疾《美芹十论》,曾带他两次到燕京考察军情。pig 79辛弃疾早年受业于毫州刘瞻,刘瞻在金国担任史馆编修,门生诸多,其中,辛弃疾和党怀英是佼佼者,二人并称“辛党”,后来,党怀英在金国担任职务,但是辛弃疾却走上了抗金道路。tiger 98辛弃疾十四岁、十七岁时两次参加金朝燕京科举考试,不中。但这两次赶赴科举考试也是辛弃疾受祖父“随计吏抵燕山,谛观形势”之命所进行的两次实地考察。

1161年(绍兴三十一年)夏秋季节,金国君主完颜亮入侵南宋,北方抗金部队烽烟四起,在山东有耿京、开赵等人聚众起义。二十二岁的辛弃疾在济南南部山区聚集人马2000人,加入耿京的起义军,辛弃疾担任掌书记。tiger 98辛弃疾极力劝说耿京“决策南向”,和南宋的朝廷正规军配合,一同抗击金兵,耿京于是派遣辛弃疾等11人奉表归宋,宋高宗召见之后委任辛弃疾承郎务、天平节度使掌书记,耿京为天平节度使。tiger pig 98 79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闰二月),辛弃疾在北归途中听说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的消息,率领50骑兵直驱山东,奔入5万人中,将正在饮酒作乐的张安国捉拿,并且号召耿京旧部反正。tiger pig 98 79之后,辛弃疾长驱渡淮,押解张安国到建康城斩首。tiger 98此时,辛弃疾年纪轻轻,名重一时,宋高宗大为惊异 洪迈《稼轩记》“使儒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委任其江阴签判,自此,辛弃疾一直居住在南宋,不再北归,tiger 98南宋乾道六年被召为司农寺主簿。

南归之后的辛弃疾在余生40余年间,没有受到南宋朝廷的重用,或者浮现闲居,或者沉沦下僚,不得尽用其才。tiger 98“一腔忠愤,无处发泄”,“自诡放浪林泉,从老农学稼”,并且用“词”作为发泄,成了一代词宗。tiger 99

在南宋期间,辛弃疾曾任建康通判,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湖北转运副使,湖南安抚使,淳熙五年(1178年),担任江西安抚使等职,是年二月,奏劾知兴国军黄茂材“过数收纳苗米,致人户陈诉故也”。召为大理少卿。

历任地方官期间,重视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为北伐积极做好准备。他一生被弹劾七次。在被罢职后,闲居在信州上饶(今江西省上饶市)前后近20年,中间虽短期出任福建安抚使等职,但很快就被罢免。1180年,再次任隆兴府(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抚使时,在上饶建园林式的庄园。晚年一度被韩侂胄起用,但仍然得不到信任,最后含恨辞世。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

辛弃疾的词作激昂豪迈,将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完美融合。他的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首词展现了他对抗金复国的渴望和壮志未酬的悲愤。另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则通过怀古抒怀,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英雄的缅怀。

03

文学史地位与影响

在宋代文学史上,李清照和辛弃疾分别代表了婉约与豪放两种词风的最高成就。余秋雨在《中国文脉》中将辛弃疾列为宋代文学第二,李清照第四,充分体现了他们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李清照的词展现了东方女性的高雅憔悴,辛弃疾则体现了英雄主义气概。两人虽然词风不同,但都在南宋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传颂,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南宋末期,文化艺术繁荣发展,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文学家。其中,李清照和辛弃疾作为这一时期的文艺双璧,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文学成就,共同构成了南宋文化的辉煌篇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