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百病皆可的小秘密
小柴胡汤:百病皆可的小秘密
小柴胡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具有和解少阳的功效。其组成包括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等七味中药。此方不仅用于治疗感冒发热,还能缓解多种病症,堪称“百病皆可”的良方。
组成与功效
小柴胡汤由以下七味中药组成:
- 柴胡半斤
- 黄芩三两
- 人参三两
- 半夏半升
- 炙甘草三两
- 生姜三两
- 大枣十二枚
其主要功效是和解少阳,用于治疗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等症状。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胸膜炎、中耳炎、产褥热、急性乳腺炎、睾丸炎、胃溃疡等属邪踞少阳,胆胃不和者。
临床应用
1. 治疗发热性疾病
小柴胡汤首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第96条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咳,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其所主治的发热性疾病,以往来寒热为主要特点。寒在先,热在后,有别于麻黄桂枝剂的“发热恶寒,一日二三度发”。此证多见于春季,病人往往以发热为主诉,若不细问是否恶寒,及其寒热之先后顺序,则难以注意到有此现象,每每与先发热后恶寒者混同一治,取效则差。
2. 治疗中耳炎
戚某,女,30岁,2008年8月13日诊,诉感冒后左耳闷鸣已近一周,无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经口服抗生素及外用滴耳剂未见好转。郑钦安《医理真传》有“疼痛在侧耳聋……”皆属少阳经证的论断,且足少阳胆经:“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故处少阳主方小柴胡汤原方,不增减一味:柴胡15克,黄芩8g,半夏6g,党参10g,甘草6g,生姜大枣自备。服药2贴,即告痊愈。中耳之“炎”,不用抗生素,也能灰飞烟灭!
3. 治疗胆囊炎
胆囊炎为门诊常见病、多发病,以右上腹痛为主要的临床表现,甚者伴有呕吐、形寒身热等证。笔者在临床上用于多例病人,均收效明显。如:吴某,女,41岁,住小浦五庄村,主诉右上腹痛并有酸胀不适感近半月余,来我院B超检查示胆囊炎。当时笔者初次用纯中药诊治此类病人,心中无多大把握,故处方量仅为3贴。方药如下:柴胡15g,黄芩9g,制半夏9g,党参9g,生甘草6g,炙桂枝6g。我得知其效果之不同寻常,已经是两个星期之后的事情了。患者来复诊,诉三帖服完,右上腹之痛、酸、胀均大减。因无大苦,即未及时复诊。
4. 治疗头痛头昏
患者周某,女,41岁,住北门。诊。主诉头昏,头痛,成抽痛,伴头皮发胀发麻,舌淡,苔薄白,脉弦。处方:柴胡15g,黄芩9g,制半夏10g,党参15g,炙甘草6g,生姜三片,大枣10枚,荆芥10g,防风10g,川芎10g,天麻10g。七帖。半年之后见到此人,诉服后头痛头昏即大减。
使用禁忌与注意事项
虽然小柴胡汤应用广泛,但并非人人适用:
- 风寒感冒者禁用
- 对小柴胡汤丸过敏者禁用
- 过敏体质者慎用
- 小儿患者不宜使用
- 不是万能感冒药,需辨证施治
服用时需注意:
- 适用范围虽广,但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不能当保健品长期服用
- 用药期间宜清淡饮食、多喝水、禁烟酒
- 如有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小柴胡汤作为中医经典方剂,历经近两千年临床实践检验,其疗效显著。但使用时需辨证施治,遵医嘱服用,才能充分发挥其“百病皆可”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