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港股市场如何应对?
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港股市场如何应对?
2025年2月,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国会证词中表示,央行的缩减资产负债表进程不会马上结束,同时市场对美联储年内降息的预期也被推迟至年底最后一个月。这一表态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震动,美债收益率全线上涨,其中2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上涨9个基点至4.38%,10年期收益率盘中最多上涨10个基点至4.64%。
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依赖国际资本流动的港股市场正面临严峻挑战。美元走强导致全球资金回流美国资产,减少了流入港股的资金量,这不仅影响了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的表现,也引发了市场对港股未来走势的担忧。
美联储紧缩政策对港股的双重压力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通过两个主要渠道影响港股市场:利率渠道和流动性渠道。
- 利率渠道:中美利差扩大导致资金流出
当美联储加息时,中美利差扩大,这会促使国际资本从新兴市场流出,转而投向收益更高的美元资产。对于港股市场而言,这会导致市场流动性收紧,推高融资成本,从而对股票估值形成压力。
- 流动性渠道:缩表加剧资金紧张
除了加息,美联储还在持续缩减其资产负债表,即所谓的“量化紧缩”(QT)。根据最新预测,这一进程可能延续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规模将超过2万亿美元。缩表会进一步减少全球美元流动性,对港股市场形成双重压力。
历史上的美联储紧缩周期与港股表现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规律。在美联储加息周期中,港股市场往往表现出较强的韧性。例如,2015-2018年的加息周期中,恒生指数虽然波动加剧,但整体仍保持上升趋势。这主要是因为港股市场的估值相对较低,且中国企业盈利增长强劲,能够部分抵消利率上升的影响。
当前港股市场的结构性机会
尽管面临宏观层面的挑战,港股市场仍存在不少结构性机会。从行业表现来看,以下几个板块值得关注:
- 科技板块:AI浪潮下的新机遇
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大模型正在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这为港股科技板块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2025年2月以来,恒生科技指数持续上涨,多家科技巨头股价创下新高。公募基金2024年四季报显示,港股科技龙头标的被主动偏股型基金大幅增持,显示出机构投资者对这一领域的信心。
- 银行板块:业绩爆发与估值修复
受益于全球利率上升,港股上市的中资银行股业绩表现亮眼。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多家银行净利润增速超过10%,资产质量持续改善。当前银行板块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和投资价值。
- 能源板块:供需格局支撑价格上涨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传统能源供应持续偏紧,而需求端则受到中国经济复苏的提振。这为港股能源板块带来了良好的投资机会。2025年以来,多只能源股涨幅超过20%,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投资策略建议
面对美联储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投资者在布局港股时需要更加谨慎。建议采取以下策略:
关注高股息策略:在市场不确定性较高的环境下,高股息股票因其稳定的现金流和防御性特征,成为投资者的优选。特别是那些积极进行市值管理的央企高股息标的,更值得关注。
逢低布局科技龙头:虽然科技板块近期表现亮眼,但考虑到AI技术革命的长期前景,以及港股科技股相对A股和美股的估值优势,建议在回调时择机布局。
关注政策受益板块:随着国内促消费政策的实施,消费板块有望迎来业绩拐点。同时,新能源、半导体等高端制造领域也可能受益于政策支持,值得重点关注。
保持适度分散:鉴于港股市场波动性较大,建议投资者在配置港股资产时保持适度分散,同时关注A股和美股相关板块的投资机会,以降低组合风险。
结语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走向始终是影响港股市场的重要因素,但决定市场长期走势的关键还是在于企业的基本面和估值水平。当前港股市场虽然面临流动性收紧的挑战,但科技、银行、能源等板块的结构性机会依然显著。投资者在关注宏观政策的同时,更应聚焦于优质企业的长期投资价值,把握市场波动中的投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