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沙湾古镇:岭南古建的魅力
探访沙湾古镇:岭南古建的魅力
沙湾古镇,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河南面、珠江水系沙湾水道的西北部,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岭南文化古镇。古镇占地2300多亩,其中旅游核心区占地约265亩,保留了约400间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是广府民间文化的代表。
历史沿革
沙湾古镇始建于南宋,古时这里原是一个海湾,到宋代时沙湾北部演变成为陆地,而南部仍是浅海,再经历数百年围海造田,逐渐形成现今所见的地貌。宋代较早定居沙湾的有张、劳二姓,继后还有麦、苏、曹、陈等姓。到南宋时又有何、王、李、黎、赵五姓先后迁入。
明代,在番禺县设沙湾巡检司(简称沙湾司)。清代,沿明制,当时的沙湾司管辖范围很大,包括现在的沙湾、市桥、钟村、石碁、沙头等镇(街),以及南沙区的东涌镇、榄核镇、鱼窝头镇、灵山镇的全部或部分乡村,还包括顺德区乌州、南蒲、沙亭3个村。
建筑特色
沙湾古镇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具有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古镇的街巷布局以东西走向为主,各时期建筑基本坐向是从东北至西南呈线形分布。古镇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个、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文物点109个。
留耕堂是沙湾古镇的标志性建筑,建于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现规模是于清康熙年间扩建而成的,比广州陈家祠早了170多年。留耕堂得名自于该祠堂的对联:“阴德远从宗祖种,心田留与子孙耕。”堂内保存了大量的砖雕、木雕、石雕、灰塑、壁画等艺术精品,展现了岭南建筑的精湛工艺。
鳌山清代古建筑群,即鳌山古庙群,位于沙湾古镇三善村鳌山脚,由报思祠、鳌山古庙、社稷神庙、先师古庙、神龙古庙、观音庙等组成,至今保存完好。报思祠是为纪念清初巡抚王来任上疏力陈迁海之弊,主张解禁复民,挽救了无数生灵,百姓感恩而建的。先师古庙,俗称“鲁班庙”,曾有鲁班等许多手握规、矩、斧、尺塑像,反映当地村民多从事建筑行业等情况,整座建筑布局较有岭南地方色彩。
文化内涵
沙湾古镇不仅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更有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镇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广东音乐之乡”“飘色之乡”“中国龙狮之乡”“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民间雕塑之乡”“广东省古村落”“广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广东音乐是沙湾古镇的重要文化特色,被誉为“广东音乐之乡”。著名的广东音乐家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等都出自沙湾古镇。古镇内设有广东音乐馆,展示了广东音乐的历史和发展。
飘色是沙湾古镇另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的飘色巡游活动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此外,古镇还保留了舞龙、舞狮等传统民俗活动,以及砖雕、木雕等传统手工艺。
沙湾古镇的美食文化也颇具特色,沙湾姜埋奶、狗仔粥等传统美食享誉省港澳。古镇内的传统菜色如鸡丝酿芽菜、沙湾别茨鹅、豉椒碌鹅、牛奶宴等也极负盛名。
2005年,沙湾古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7年5月,沙湾古镇正式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如今的沙湾古镇,不仅是一个历史文化景区,更是一个活生生的岭南文化博物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