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户外活动必备:安全指南与急救技能
五一户外活动必备:安全指南与急救技能
随着五一假期的到来,许多人计划参与户外活动,享受大自然的美好。然而,户外活动虽好,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近期,扬州南部体育公园举办了一场由扬州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主办的急救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单志厚、孙艳芳等分享户外急救知识,包括快速止血、心肺复苏等救命技能。这提醒我们,在享受户外乐趣的同时,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急救技能至关重要。
户外活动前的充分准备
保险购买:为自己和家人增添保障
任何户外运动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出行前购买意外伤亡等相关保险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能为自己提供安全保障,也能让家人安心。
路线规划:详细了解目的地情况
在进行户外运动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制定一份合适的方案。因为将要去的地方可能不熟悉,包括当地的地形和交通。为了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提前制定好一份好的方案是十分重要的,以防进行过程中发生意外。
装备准备:专业装备提升安全系数
专业的户外装备对于户外运动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穿着有护踝及鞋底有凹凸纹的防滑的登山徒步鞋。如有需要还可以选择携带登山杖,登山的时候不仅可以为你节省力气,还可以保护你的安全。穿着适合远足用的衣服和鞋袜,避免短衣短裤(建议快干衣、裤,在从林中也防止挂伤,在开阔地带可以做为短衣 短裤)。戴好帽子,夏天遮阳,冬天保暖。手机可说是最为快捷的求助工具了,但应注意其信号覆盖范围。在某些山岭间特别是山谷内,往往是没有信号的。(扎营 时也应适当考虑)。如遇险情你应该到达离你最近的山顶或置高点。但是很多驴友会记得带手机,却忘记了让手机处于满电状态,如果遇到意外的时候手机没电也是 挺严重的事情。建议还可以带些随身物品:例如小刀、指南针、水壶、打火机等都是必须的,并且物体所占的地方不大,但是在有需要的时候却是十分有用的。 在山里(漂流、过河、潜水时)有时气候变化无常且湿气较重情况下,要注意对随身物品的防水保护,可以用塑料袋把手机等物品包装好。
个人准备:评估自身健康状况
远足前一晚必须充分休息,以便有充足体力持久步行,减少意外受伤。充分做好功课,对沿途可能遇到的情况有大概的了解,包括气候,当地民风,和可预见到的危险。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具体情况,尽量详细的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了解一定的急救常识,有些状况是可以自救的。团队活动与队友要充分磨合,不对队友作过分的承诺,不依赖别人。准备好急救药品以备不时之需。针对计划做好充足的物资准备。对装备要提前熟悉使用。危险活动提前作好保险。
户外活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团队协作:遵守领队指令
在户外活动中,团队协作至关重要。要尊重领队的经验,依从其决定和指示。沿途设置统一标记物。控制队伍行进速度,保持节奏,以免首尾脱节,首尾通过对讲机保持联系。不可以为了挑战自己或者好胜而冒险,不要进入草丛茂密的地方,不可以随便度过水流较快且水较深的河流,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
环境观察:时刻保持警觉
在户外活动中,要时刻留意周围环境的变化。密切留意队员的体力情况,发觉有状态不佳者时,应派专人予以照顾,确保无人离群。留意周围环境变化,事先收听电台天气和新闻报告,以便尽早采取应变措施。如果遇到天气变坏,应审慎考虑缩短或取消所计划的行程。如遇紧急事故或天气突变而未能依时回程,应设法通知参加者的家人或由联络人代转。
特殊情况应对:灵活调整计划
已经上路,要随遇而安,计划要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很多计划的完成是要靠运气,不要太倔强。调整好心理,控制好情绪,不要太兴奋。遇事坦然面对,不要太慌张,作决定前最首要的事情是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团队活动一定要和领队保持步调一致,有意见可以和领队谈,一旦领队作出决定,要坚决执行。不在队员中散布不满情绪。不盲目无谓的冒险。随时检查自己的物资和装备,做相应的补充和保养。
户外急救基本知识
预防脱水:保持充足水分摄入
在户外运动时,特别是在高海拔地区,人体很容易出现胸闷脱水的现象。因为排汗(汗中含nacl0.25%)、呼吸、排尿以及腹泻均可以导致体内水分的流失。在高寒的山区,由于空气极其干燥,体表排汗很快蒸发,同时通过急促地张口呼吸运动排出大量水分,但往往不被自觉,从而出现机体脱水(高渗性脱水)症状。对于高温、寒冷等所引起的疾病以及急性高山病,维持良好的流质摄取是很重要的防治措施。不但可以减少得病的几率,同时可以使登山者的整体生理机能大为增强。
- 轻度缺水:口渴。缺水量为体重的2~4%。
- 中度缺水:极度口渴,乏力、尿少、尿色深浊、唇舌干燥、烦躁、皮肤弹性差、眼窝深陷。缺水量为体重的4~6%。
- 重度缺水:除上述症状外,还出现幻觉、谵妄,直至昏迷。缺水量约为体重的6%以上。
预防措施:
1.多喝水。营地活动时多喝热茶即可防止脱水,又可保暖。行进活动出发前喝一杯水,途中每30分钟适量饮水(等量饮料)一次。每日进水量>2000ml/d(营地活动)3000ml/d(行进时)。2l的保温瓶。
2.剧烈运动时不能以高浓度果汁或其他高浓度流质(巧克力饮料、麦片等)代替饮水。推荐饮料:热水、茶、低浓度果珍饮料、vit.c泡腾片饮料或其他运动饮料。
3.同时需适当进食咸味的果仁或路餐食品,可以补充体内盐分的丧失。
4.行进途中携带1l
5.行进途中饮水量必须均匀分配,充分考虑回程饮水量以及突发情况的应对。
6.忌食冰雪,防止口咽冻伤。⑺戒烟、忌酒,减少辛辣、高盐食品摄入。
治疗方法:
1.饮水。首先考虑饮用低浓度的葡萄糖水或其他含糖热饮料。必要时可采用静脉途径补液。
2.适当补充盐分(口服补液盐冲剂)和维生素。
3.热流质(果珍、巧克力饮料)或半流质(稀饭、麦片或烂面条),补充机体能量。如果患者口渴缓解,情绪逐渐平稳,开始排尿提示病情好转。神志清晰,对答切题,尿色变清提示机体脱水已纠正。
心脏复苏术:关键时刻的救命技能
当遇到心脏骤停的情况时,及时的心脏复苏术可以挽救生命。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检查受伤者的心肺功能是否正常,按照以下三个步骤检查。如果怀疑是背部或颈部受伤,则应注意不移动他/她的头,并尽快将其头部固定。
掰开受伤者的嘴巴,把口中的阻塞物去掉,然后检查其呼吸道:一只手放在受伤者的前额,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抬起受伤者的下巴,使其头部向后仰。
检查受伤者的呼吸。将脸颊贴近受伤者的嘴巴和鼻子约5秒钟,感觉他/她的呼吸。同时注意观察受伤者的胸部运动,判断受伤者的肺功能是否正常。
测气管处的脉跳次数以检查受伤者的血液循环,测5秒钟,如果有脉跳和呼吸,将受伤者按复苏姿势摆好,如果既无呼吸又无脉跳,就开始进行心脏复苏治疗。
如果受伤者昏迷不醒,则最好将其按复苏姿势摆好,这样,受伤者的舌头就不会堵住喉咙,口水从口中流出,以保证其呼吸道通畅。
如果受伤者昏迷不醒但仍有呼吸,就把其挨地的物臂抬至身体的适当地方,把另一只手臂与脸颊*近,挨地的腿放直,另一条腿弯曲,把受伤的大腿向自己拉近,受伤者侧躺。
把受伤者的头部放置在地面上并向后仰,鄂部向前以保持呼吸道畅通。如果可能的话,把受伤者的手?在头下。
2.人工呼吸:人所呼出的空气中氧气占16%,通过做人工呼吸,可以促进病人的血液循环。如果病人停止了呼吸但还有脉跳,则每分钟做10次,直到病人能够自主呼吸。
让伤病者平躺在地面上,为保证其呼吸通畅,要把口中的阻塞物去掉。把一只手放在伤病者前额上,捏紧鼻子。另一只手放在其下巴下面,使其头略微向后仰。
用拇指和食指捏紧伤病者的鼻子,嘴对嘴将空气吹入病人肺部,持续2秒钟。然后停止吹气。让病人的胸疗完全瘪下去。
重复步骤(2),每分钟做10次,直到伤病者能自主呼吸为止。测其脉搏,如果脉搏停止,就对其施行心肺复苏治疗。
3.心肺复苏治疗:心肺复苏治疗能提供人工血液循环并使肺部充气。该治疗的作用包括按胸部促进血液循环至头部和人工呼吸维持血液含氧量。具体方法如下:
让病人躺在坚实的平面上,用食指和中指探摸位于最下方的肋骨,然后手指向上移动,直到中指触摸到肋骨和胸骨的交接处。
中指位于胸骨处,另一只手掌沿胸骨向下移动,直到与自己的食指接触,在这个地方压缩胸部。
双用重叠,手指相扣并向上翘,手臂伸直用力向下压,然后放松,但不要将物移开。重复30次后做2次人工呼吸。
五一假期特别安全提示
汛期安全:关注天气变化
当前正值汛期,全国部分地区陆续进入雨季。在户外活动前,要密切关注目的地及沿途天气情况,根据天气状况及时调整行程。在山区、河谷等区域游览时要警惕山体滑坡、落石、泥石流、山洪暴发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安全风险,途中要关注当地有关安全提示,及时应急避险。
高风险项目:谨慎参与
要结合自身年龄、健康状况,谨慎参与高空、高速、水上、潜水、攀岩、蹦极、探险等高风险项目,不做危及自身及他人安全的举动。参与高空、高速、水上、潜水、探险等高风险旅游项目时,提前熟知安全提示,听从专业人员指导,不做可能危及自身及他人安全的举动。
文明出游:展现良好形象
爱护生态环境,保护文物古迹,爱惜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目的地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遵守场所规定,听从工作人员的疏导指引,包容礼让对待交通拥堵和景区人流量增加引起的等待。践行“光盘行动”,尽量“绿色出行”。
安全是享受户外活动的前提。希望大家在五一假期里,既能尽情享受户外运动的乐趣,又能确保自身安全,度过一个愉快而难忘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