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航空ARJ21:抗疫复产双管齐下
成都航空ARJ21:抗疫复产双管齐下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国,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产ARJ21飞机以其灵活机动的特点,在医疗救援和复工复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医疗救援:空中桥梁
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ARJ21飞机多次承担起运送医疗队和物资的重任。2020年2月21日,成都航空连续派出4架ARJ21飞机和1架空客飞机,成功完成了四川省第九、第十批联合援鄂医疗队231名医护人员的护送任务。这是国产民机首次大规模参与医疗救援行动,展现了其在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响应能力和运输效率。
复工复产:空中通道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如何安全有序地推动复工复产成为新的挑战。成都航空ARJ21飞机再次发挥重要作用,为各地企业搭建起快捷的人员运输“空中通道”。
2020年2月26日,成都航空ARJ21满载着85名川籍农民工从巴中恩阳机场起飞,经过约2个小时的飞行,航班平稳降落在广州白云机场。这是疫情防控期间白云机场接收到的首架复工复产包机,也是ARJ21飞机首次执行此类任务。
作为国产ARJ21飞机的首家运营商,成都航空目前拥有18架国产ARJ21支线客机。据成都航空相关负责人介绍,ARJ21飞机完全能满足国内中短程航线的需求,充分发挥国产ARJ21飞机适应性、舒适性、经济性等特点,为旅客提供多种选择。
特殊时期的运营表现
在疫情冲击下,全球航空业遭受重创,但ARJ21飞机却在支线航空市场展现出独特优势。以华夏航空为例,2020年一季度,华夏航空的收入利润率为-9.25%,损失是所有上市航企中最小的。这主要得益于支线航空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ARJ21飞机在支线航空市场的表现也印证了这一趋势。尽管面临高铁、高速等地面交通方式的激烈竞争,以及地方政府补贴政策的不确定性,ARJ21飞机仍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据统计,2010年至2019年,我国吞吐量100万以下的机场增速达到18.8%,远高于行业整体9.9%的增速。
发展前景展望
面对支线航空市场的机遇与挑战,ARJ21飞机正在探索创新的商业模式。例如,通过开发次级枢纽,打造“ARJ21+密集快线+次级枢纽+中转联程”的运营模式;争取局方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优化时刻资源分配;实现在特殊机场、高高原机场的运行能力等。
以华夏航空在新疆的运营为例,通过与库尔勒机场合作,打造以库尔勒机场为区域中心枢纽的航线网络,实现了疆内支线航点全覆盖,构建起进出新疆的第二条空中通道。
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首架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不仅在疫情期间展现了其社会价值,在支线航空市场也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随着中国民航市场的持续增长,ARJ21必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