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可园: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篇章
东莞可园: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篇章
2025年元宵节,一场以“千灯启岁 ‘庙’趣奇缘”为主题的大型文化庙会在东莞可园博物馆北门广场盛大举行。活动现场,醒狮舞动、花神巡游、国风音乐会轮番上演,吸引数万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这场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文旅盛宴,不仅展现了可园作为岭南园林的独特魅力,更体现了东莞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创新实践。
历史传承:岭南园林的璀璨明珠
可园,这座始建于1850年的岭南园林,是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也是东莞的文化地标。园主张敬修,一位武将出身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文人,以其独特的造园理念,将住宅、庭院与书斋艺术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小巧玲珑、设计精巧”的园林佳作。
可园占地仅三亩三,却将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应俱全地融入其中。园林布局高低错落,曲折回环,空处有景,疏处不虚,充分展现了岭南园林的精妙之处。园中最具特色的当属邀山阁,这座高达17.5米的四层建筑,不仅是全园的制高点,更是当年园主赏景休闲的绝佳场所。
值得一提的是,可园不仅是园林艺术的杰作,更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园主张敬修广邀文人雅士,开创了岭南画派的先河,为岭南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种文化传承精神,至今仍在可园延续。
创新保护:科技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近年来,东莞可园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不断创新,通过数字化手段和丰富的文化活动,让这座百年园林焕发出新的生机。
“数字可园”项目是可园文化遗产保护的一大亮点。该项目运用三维扫描、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手段,对可园的建筑、景观进行数字化还原,让游客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可园的风采。同时,数字化技术也为可园的文物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监测数据,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文物的潜在问题。
除了数字化保护,可园还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从“出彩岭南”青少年艺术活动到“国风赏月夜”,从“醒狮舞动”到“花神迎春”,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更让岭南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
文旅融合:打造文化强市的新名片
作为东莞打造文化强市的重要载体,可园在文旅融合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2025年元宵文化庙会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庙会以“可园”IP为核心,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方式,打造了亮点纷呈的节目,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
庙会期间,威风凛凛的醒狮在鼓乐齐鸣中舞动,十二位汉服模特化身为十二花神巡游,与市民亲密拍照互动。元夕雅集邀请多位老师现场展示唐菓子制作、中式插花、国画绘制、宋式点茶、莞香香道等传统技艺,为游客们奉上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文化盛宴。
特别是当夜幕降临时,可园博物馆北门广场张灯结彩,千盏花灯同时点亮,璀璨夺目。以“千灯启岁”为核心的花灯长廊,将现场映衬得如梦似幻,成为了网红打卡的热门之地。
此外,庙会还特别设置了“2亿分之一”留言区。这一区域深情邀请了那些曾在东莞奋斗过的“2亿分之一”代表们共话往昔,同享今朝。他们纷纷写下属于自己的“东莞记忆”,字里行间无不是对这座城市的眷恋和感恩。
作为“新春进莞来团聚”系列的元宵主题活动,本次文化品牌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欢聚可园,赏花灯、尝美食、玩游戏,不仅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邃与博大,还能领略到现代生活的活泼与多彩。该活动成文旅深度融合新典范,以独特创意丰富形式主动讲好东莞优势、东莞故事、东莞名品,为高质量发展凝聚各方力量,彰显东莞文化底蕴与城市魅力,营造欢乐祥和氛围,为市民游客留下难忘佳节记忆,也为东莞文旅事业注入新动力。
结语:文化遗产保护的东莞样本
东莞可园,这座历经百年沧桑的岭南园林,如今正以创新的姿态,续写着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篇章。通过数字化保护、文化活动创新和文旅融合发展,可园不仅成为了东莞的文化地标,更成为了岭南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这座被誉为“人间福地”的园林,正在新时代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东莞打造文化强市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