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肉真的致癌?最新研究告诉你真相!
红肉真的致癌?最新研究告诉你真相!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将红肉列为2A级致癌物,引发广泛关注。然而,最新研究表明适量食用红肉不仅不会显著增加患癌风险,还能提供丰富的蛋白质、铁、锌及维生素B12等多种重要营养素。专家建议每周食用不超过3次,每次75克左右,并搭配蔬菜和谷物,采用更健康的烹饪方式如炖煮,以降低潜在的健康风险。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我们可以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保护身体健康。
红肉与癌症:最新研究揭示关键机制
近期,新加坡A*STAR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红肉与癌症之间的潜在联系。研究发现,红肉中的铁离子(尤其是Fe3+)能够重启一种名为端粒酶的酶,这种酶的激活能延长癌细胞的生命周期,导致它们的不受限制增殖。具体来说,铁通过与名为Pirin的蛋白质相互作用,促进端粒酶的激活,从而加速结直肠癌的发展。
这一发现为进一步理解红肉摄入与癌症发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线索。实际上,日常食用红肉的人群比少量摄入者更容易罹患结直肠癌,风险增加幅度可达30%至40%。这也与南加州大学研究的结果相吻合,他们通过全基因组和环境交互分析确认了红肉与结直肠癌之间的显著关联。
红肉的营养价值与健康风险
红肉,如猪肉、牛肉和羊肉等,在烹饪前通常呈现红色,是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包括优质蛋白、铁、锌及B族维生素。
- 蛋白质:提供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支持肌肉和组织健康。
- 铁元素:尤其是血红素铁,吸收率高,有助于预防缺铁性贫血,并促进氧气运输。
- 锌及其他矿物质:对免疫系统和骨骼发育至关重要。
- B族维生素:维持神经系统功能和能量代谢。
然而,过量食用红肉可能带来以下健康问题:
- 心血管疾病:饱和脂肪含量较高,可能导致血脂异常和动脉硬化。
- 癌症风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A类致癌物,与结直肠癌等多种癌症相关。
- 其他慢性病:增加患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科学争议:红肉的风险有多大?
2019年,一项发表在《内科医学年鉴》上的研究对红肉的风险提出了不同看法。该研究认为,大多数主流机构对红肉的研究证据不充分,红肉对人体健康的威胁较小。研究指出,如果1000人每周减少三份红肉或加工肉,分别坚持以下时间,则情况如下所示:
- 一生,则因癌症死亡的情况会减少七例
- 11年,则因心脏疾病去世的情况会减少四例
如果1000人能够每周减少三份不同肉类摄入情况坚持七年,则情况如下:
- 红肉,则患2型糖尿病的情况会减少六例
- 加工肉,则患2型糖尿病的情况会减少十二例
这份报告显示食用这些肉的风险与前人研究大致相似,但他们对风险的解释却截然不同。参与这份报告的研究人员称:
- 风险不是太大
- 证据过于薄弱,导致他们无法确定是否真正存在风险
“对大多数人(并非所有人)来说,正确的选择应该是继续食用肉类,”研究者之一、副教授布拉德利·约翰斯顿(Bradley Johnston)告诉BBC。“我们并不是说没有风险,而是只有很少确定的证据表明,减少红肉摄入会减少非常小部分的癌症或其他健康问题。”
然而,这份研究在科学界引发了广泛争议。许多业内人士不赞同参与研究人员对他们有关发现的解读。英格兰公共卫生官员告诉BBC,他们无意审视此前他们发出的针对限制肉类摄取量的建议。牛津大学的马克·斯普林曼(Marco Springmann)博士称,这份研究给出的建议具有“危险的误导性”,是在“贬低科学证据”。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的乔塔·米特鲁博士(Giota Mitrou)说,如果公众凭此认为,他们可以尽情所欲地吃肉,那他们就错了,而这种认知还可能使公众面临危险。
如何健康食用红肉?
尽管存在争议,但大多数科学界人士都认为人类需要适量食用红肉。英国国民医疗保健服务(NHS)建议,每天摄入超过90克红肉或加工肉的人平均每天应该将摄取量减少到70克。专家建议:
- 控制摄入量:每周食用红肉不超过3次,每次约75克。
- 选择优质红肉:优先选择瘦肉部分,避免过多摄入饱和脂肪。
- 减少加工肉制品:这类食物不仅营养价值低,且普遍含有致癌物质。
- 健康烹饪方式:采用蒸、煮、烤等低温烹饪方法,避免产生有害物质。
- 搭配蔬菜和谷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降低潜在风险。
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我们可以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保护身体健康。红肉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适量食用并注意饮食均衡与科学烹饪,可以充分发挥其营养价值,同时降低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