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患者必看:最新营养指南大揭秘!
骨质疏松患者必看:最新营养指南大揭秘!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公认的阻碍老年群体健康发展的退化类疾病,尤其在中国有超过20%的老年人都在遭受其困扰。为了更好地防治这一疾病,中国营养学会骨营养与健康分会及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发布了最新的专家共识,详细介绍了骨质疏松患者的营养和运动管理方法。
骨质疏松症: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
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拥有约90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占总人口的7%,且每年因骨质疏松而并发骨折的概率持续上升,已超过9%。更令人担忧的是,公众对于骨质疏松症的认知仍存在诸多误区,亟需科学的科普知识来引导。
关键营养素: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离不开合理的营养支持。其中,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是三大关键营养素。
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骨骼的重要成分,对于维持骨骼健康至关重要。新版膳食指南推荐老年人每日摄入鱼肉、畜禽肉和蛋类各40-50克。
钙:钙是骨骼的主要构成元素,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尤为重要。建议通过饮食摄入充足的钙,如牛奶、豆腐等。
维生素D:维生素D在骨质疏松症防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如同钙的“发动机”,能够显著促进肠道钙吸收、骨骼矿化,改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然而,我国88.3%的健康人群存在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的问题。专家建议每日补充1000-20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
实用饮食建议:如何吃出健康骨骼
多样化饮食:推荐老年人尽可能每天摄入12种、每周25种不同种类的食物,注意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奶蛋搭配、蔬菜水果搭配。
优质蛋白质来源:鱼类、禽肉、畜肉和蛋类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建议轮换食用,保持饮食多样性。
高钙食物:牛奶和大豆制品是钙的良好来源。建议每天饮用300-400毫升牛奶,同时适量摄入豆腐等大豆制品。
维生素D补充:除了通过阳光照射和饮食获取外,对于缺乏阳光照射或饮食不足的人群,应额外补充维生素D片剂或胶囊。
生活方式调整:运动与营养同等重要
户外活动:阳光下的户外活动有利于人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同时能增强骨质,提高脊柱及全身关节的柔韧性、灵活性,减少肌肉衰减的发生与发展。
适度运动:建议选择散步、快走、太极拳等动作缓慢柔和的方式,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肌体损伤或跌倒等不良事件。
合理膳食与适度运动相结合:单纯依靠饮食或运动都无法达到最佳效果,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有效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展。
通过合理的营养补充和适度的运动,可以有效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骼健康状况,降低骨折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关注身高变化和轻微外力下的骨折情况,以便及早发现并采取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