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烩羊杂碎:一碗传承百年的非遗美味
吴忠烩羊杂碎:一碗传承百年的非遗美味
在宁夏吴忠,有一道美食承载着数百年的历史传奇,它就是烩羊杂碎。相传在元朝年间,成吉思汗西征西夏途中,在陕西榆林附近被敌军围困在荒山野岭处,粮草已尽,部队的后勤人员把原来屠宰的羊的头、蹄、肝肺等早已丢在山沟荒野的废物利用起来,把羊肝、羊心、羊肠、羊肺、羊肚儿等用水洗净,然后用刀剁成碎块,烩在一个大锅里放上盐。煮熟以后,因没有葱和调味品,有一个伙头军无意将野地里采来的野香菜洗净切碎放到锅里。因为不是葱,他受到了上司将官的责骂,但是等把这锅汤烩好,经军队里众将官、士卒品尝后,都称赞此汤的味道堪称一绝,比平日里吃的烧烤羊肉等佳肴还要好上几倍。从此,这道独特的美味便流传下来,成为吴忠乃至整个宁夏地区的特色美食。
烩羊杂碎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选用新鲜的羊杂碎,包括羊头、羊肚、羊肠、羊蹄、羊心、羊肝、羊肺等部位,每一样都要经过精细的清洗和处理。羊头和羊蹄需要用火烧尽残毛,羊肠和羊肚要反复清洗去除残渣,羊肺则需要用面糊灌洗多次,直到洁白无瑕。处理干净的羊杂碎分别下锅煮熟,拆去骨头,切成条或段。其中,羊肺的处理最为关键,需要灌入洗去面筋的稀面糊,煮熟后切成长条。最后,将所有切好的熟料放入羊肉汤中略煮,加入葱、姜、蒜末、辣椒油、味精和香菜,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烩羊杂碎就完成了。
吴忠烩羊杂碎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精细的制作工艺,于1994年被评为“全国清真名牌风味食品”,并入选吴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不仅是吴忠的特色小吃,更是一道宴席上的传统名菜。在吴忠,无论是街头小店还是高档餐厅,都能找到烩羊杂碎的身影。它不仅是当地人的日常美食,更是游客必尝的特色佳肴。
在吴忠众多经营羊杂碎的店铺中,杜优素羊杂碎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家。这家创始于1978年的老店,如今已历经三代传承,不仅荣获“中国十大金牌旅游小吃”“中华小吃品牌传承奖”等荣誉,其制作技艺更是入选2017年吴忠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走进杜优素羊杂碎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热气腾腾的羊杂碎,红润油亮的汤汁上漂浮着鲜红的辣椒油和翠绿的香菜末,香气扑鼻而来。这里的羊杂碎严把质量关,原料均采用当日宰杀的新鲜羯羊,所有产品当天加工,次日销售。为了保证新鲜度,还专门建起了储鲜能力达5吨的保鲜库。值得一提的是,羊杂碎的加工过程全部采用手工清洗,不添加任何化学药剂,羊头去毛采用传统火烧方式,肚子则用开水烫洗,力求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一碗热腾腾的羊杂碎端上桌,红绿白三色相间,色彩绚丽诱人。汤汁浓郁鲜美,羊杂软烂入味,香辣而不腻,每一口都能感受到羊肉的醇香和调料的完美融合。搭配一碗香喷喷的八宝茶,茶香四溢,甘甜解腻,让人回味无穷。难怪有食客评价说:“来吴忠不吃杜优素,就算你没来过吴忠。”
吴忠烩羊杂碎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承载着宁夏回族人民的智慧和匠心,见证了吴忠这座城市的变迁和发展。在寒冷的冬日,一碗热腾腾的羊杂碎不仅能驱赶寒意,更能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人情味和烟火气。如果你有机会来到吴忠,不妨走进一家羊杂碎店,品尝这道凝聚着历史味道的非遗美食,感受它背后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