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如何调查过往病史?这些情况要当心
保险公司如何调查过往病史?这些情况要当心
保险行业普遍采用"宽进严出"的策略,即在投保时依赖投保人的诚信告知,而在理赔时则会对投保人的诚信情况进行核实。这种做法虽然节省了大量前期调查成本,但也为一些无良销售人员误导消费者提供了可乘之机。本文将详细介绍保险公司是如何调查过往病史的,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会加大调查力度。
保险公司查病史的"四板斧"
当我们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时,保险公司会有"核赔"部门来进行"审核"和"查勘"。在审核环节中,如果保险公司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就会进入"查勘"环节,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理赔调查"。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保单都会进行理赔调查,小额的门急诊、住院等,保险公司为了提高整体理赔时效,可能会采取快速理赔的方式。但对于相对"大额"的理赔,例如重疾、身故等,保险公司通常会启动理赔调查。
理赔调查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保险公司自家员工进行的调查,时效性较好;另一种则是委托给第三方公估公司,调查时会明确表明身份。
1. 医保卡就医记录
这是理赔调查最先采取的手段,也是投保时投保人合法授权保险公司调查的资料之一。只要获得授权,保险公司就能轻松在社保中心查到所有就医记录,包括买药、看病、检查等详细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从2017年4月起,我国要求对电子病历进行严格存储,其中门诊病历至少保存15年,住院病历至少保存30年。因此,保险公司调取这些记录并不困难。
2. 体检机构记录
一些销售人员可能会误导消费者,称私营体检中心的体检记录没有联网且保密,保险公司查不到。但实际上,保险公司一定会调查体检记录。在填写理赔申请书时,投保人会授权保险公司查询所有相关记录,这自然包括体检记录。
特别是每年的公司体检,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追踪单位合作的体检机构来获取相关记录。
3. 同业理赔记录
保险公司之间存在信息共享机制,既有明面上的大数据共享,也有行业内私下的信息交流。遇到有骗保嫌疑的案件,保险公司通常会在行业内进行沟通,共享相关信息。
4. 面谈走访
这是大额理赔调查的最后一个环节,通常包括与被保人面谈,以及走访其亲友、同事和接诊医生等,通过谈话寻找线索。一旦发现与事实不符的情况,保险公司可能会采取"拖延"策略,继续寻找关键证据,严重时甚至直接拒赔。
什么情况会被保险公司严格调查?
并不是所有案件都需要保险公司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全面调查。下面几种情况会被认为存在疑点,需要严格审查:
1. 短期内出现理赔
这种情况最为常见,特别是在重疾险等待期刚过就出险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很难不怀疑是带病投保。从行业经验来看,这类案件都会被保险公司彻底调查。
2. 多家公司集中投保
骗保或带病投保的人往往会选择一次性投保多家公司的产品,涵盖重疾险、意外险、定期寿险等,保额累积很高。针对这种"广撒网"的行为,保险公司会格外谨慎,仔细核查。
3. 理赔金额过大
这里所说的大额并非三五十万元,而是涉及几百至上千万的理赔。如果这类案件还伴随着上述两种情况,基本会被认定为存在重大问题,保险公司会进行全面调查。
结语
保险领域遵循诚信原则,保险公司通常默认投保人是诚信的。因此,只要投保人不欺骗保险公司,理赔过程通常会很顺利。但如果心存侥幸,最终可能会面临拒赔的结果。
健康告知虽然繁琐,但如果有不确定的地方,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总是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