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偶然发现到能源重镇:克拉玛依油田的传奇历程
从偶然发现到能源重镇:克拉玛依油田的传奇历程
“克拉玛依”这个名字,源自维吾尔语“黑油”的音译,得名于市区东北角的一座天然沥青丘——黑油山。这里,就是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的发现地。
1955年,一位名叫塞里木巴依的维吾尔族老人,在黑油山附近偶然发现了石油。他用这些黑色的液体换取生活用品,却不知这正是改变克拉玛依命运的关键发现。地质调查队随后证实了这里的含油前景,1955年7月6日,1号井正式开钻。10月29日,伴随着一声巨响,油流喷涌而出,克拉玛依油田就此诞生。
克拉玛依油田的开发,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当时的克拉玛依,是一片荒凉的戈壁滩,没有树木、没有水源、没有村庄。工人们住在自己挖的地窖里,用水需要从70多公里外用骆驼拉运。夏季地面温度高达70多度,可以烤熟鸡蛋;冬季则寒冷刺骨,气温低至零下30多度。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石油工人们以“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的精神,夜以继日地建设着油田。
1958年,克拉玛依油田年产原油33万多吨,到1960年更是达到163万余吨,占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39%。这个发现不仅打破了“中国贫油”的论调,更为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
如今的克拉玛依油田,已经发展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百里油区观景平台上,一眼望去,数不清的抽油机在戈壁滩上整齐排列,输油管道延绵百里,构成了一幅震撼人心的工业画卷。
克拉玛依油田不仅是一个石油生产基地,更是一座精神丰碑。它见证了新中国石油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凝聚了几代石油工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正如《克拉玛依之歌》中所唱:“你那油井像森林红旗,像鲜花歌声像海洋,啊克拉玛依,你这样的鲜艳、这样的雄伟、这样的美丽。”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克拉玛依油田正以创新为动力,推动绿色智能转型。从传统开采到数字化管理,从化石能源到新能源开发,这座英雄的城市正在续写新的篇章。而塞里木巴依老人当年偶然发现的“黑水”,也早已化作了推动国家发展的源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