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农大智能控草平台:科技助力农田杂草精准防控
南农大智能控草平台:科技助力农田杂草精准防控
杂草是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威胁之一,不仅与作物争夺养分,还会影响产量和品质。近年来,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强胜带领团队研发的精准生态控草智能技术平台,为农田杂草防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创新生态控草技术
强胜团队研发的生态控草技术,核心是在杂草种子传播的关键时期采取“截流+网捞”的方式。具体操作是在小麦收获后、水稻种植前的灌溉过程中,在沟渠和田块的进水口、出水口设置过滤网,拦截随水流传播的杂草种子。同时,在水深约15厘米的田间进行旋耕耙田,使杂草种子漂浮于水面,再用40目尼龙网兜捞除。
这种物理除草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外源杂草种子的传入,经过约5年时间,可使农田的杂草发生量降低80%以上。该技术已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并在多地示范应用。
AI赋能精准监测
为了进一步提升控草效果,团队还开发了生态控草助手App。农民只需拍摄田间照片上传,App基于大数据预测模型和图像AI检测技术,就能识别作物关键生长节点的杂草发生程度,并提供精准的除草决策。
App具有作物溯源、生态控草、杂草识别、种子图鉴、控草监测等功能,可以帮助农民实时监控田间杂草情况,实现精准用药,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量。
实际应用效果显著
在江苏省淮安市凌桥镇的示范田,采用该技术后,杂草几乎被“斩草除根”。数据显示,通过生态控草措施,种子库规模和杂草发生量均降低了90%,除草剂使用次数从稻麦两季共5次减少到2次,化学除草剂用量减少60%以上。
同时,该技术还能促进作物增产。据统计,应用该技术后,水稻和小麦平均增产约10%。从经济角度考虑,传统方法一亩地除草成本至少60元,而采用生态控草技术,一亩地除草成本只需20元左右,大大节省了除草成本。
推广前景广阔
该技术不仅在国内得到认可,还引起了国际关注。澳大利亚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史蒂夫·鲍尔士在考察后表示,这项技术简单便捷,效果显著,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目前,该技术已在多地示范应用,并入选南京农业大学2024年重大科技应用成果。
这一创新技术不仅有助于解决杂草抗药性问题,减少化学除草剂对环境的污染,还能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提高作物产量,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