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频发倒逼创新,水产养殖险迎来新突破
台风频发倒逼创新,水产养殖险迎来新突破
近期,我国沿海地区频繁遭受台风袭击,给当地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为增强养殖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于2025年1月发布《关于征集2025年度第一批次渔业保险试点方案的公告》,推出一系列创新保险产品,为水产养殖业提供更全面的风险保障。
创新保险产品体系
此次推出的保险试点方案涵盖五大险种,包括水产养殖灾害保险、重点水产养殖品种价格指数保险、深远海养殖渔业保险、普惠型水产养殖保险以及小型在册渔船和乡镇船舶保险。这些产品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为养殖户提供全方位保障。
其中,水产养殖灾害保险重点覆盖台风、高低温、暴雨等自然灾害风险;价格指数保险则聚焦大黄鱼、鲍鱼、海参等重点品种的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深远海养殖保险旨在支持福建省“控近推远”的渔业发展战略;普惠型保险则按照“低费率、广覆盖、高保障”的原则,为各类养殖户提供基础风险保障。
创新服务模式
新政策强调保险机构要创新精准投保和理赔服务。例如,在台风灾害保险中,福建省气象服务中心利用沿海气象站点历史数据设计保险产品,优化触发机制,降低基差风险。这种基于历史数据分析的保险方案,能够更准确地评估风险,提高理赔效率。
台风影响下的保险需求
以菲律宾台风“海燕”为例,这场灾难导致当地海藻养殖户几乎失去全部生计。在灾后重建过程中,粮农组织提供的海藻养殖工具包和相关培训,帮助养殖户恢复生产。而在福建,养殖户也普遍反映每年台风过境都会造成重大损失,迫切需要保险保障。
面临的挑战与建议
尽管水产养殖保险需求旺盛,但实际推进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信息不对称问题,养殖环境和损失评估难度大;其次是缺乏中央财政补贴,地方财政压力较大;再次是需要建立完善的再保险机制来分散风险。
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建议,应选择先进养殖模式作为试点,通过中央财政直接补贴或以奖代补方式推动水产养殖保险发展。同时,他还建议中央财政对渔业再保险进行补贴,或提供兜底式再保险服务,以降低承保机构风险。
展望
随着政策的不断优化和创新,水产养殖保险将在保障养殖户利益、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未来,建立全国统一的财政补贴机制和再保险体系,将是推动这一险种健康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