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VR:科技助力青光眼患者生活
AI+VR:科技助力青光眼患者生活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预计到2040年将影响1.118亿人。在中国,40岁以上人群原发性青光眼患病率高达1.4%,预计2020年将有2100万患者。更令人担忧的是,青光眼起病隐匿,患者往往在病情较重时才就医,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面对这一挑战,人工智能(AI)和虚拟现实(VR)技术正在为青光眼的诊疗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AI助力早期诊断
香港大学医学院眼科学系与国际非政府组织奥比斯(Orbis)合作,开展了香港首个青光眼大型社区筛查项目。该项目利用AI人工智能技术,为50岁或以上的公屋住户进行眼部检查。筛查计划采用人工智能“ROTA”技术,可以直接观察患者眼底视神经的变化,将早期青光眼的诊断敏感度提高了30%。
筛查结果显示,约8%的已接受检查人士被诊断患有青光眼,这一比例是广州2006年同类研究数据的两倍。更令人震惊的是,其中93.4%的患者此前并未察觉到任何青光眼症状。这一发现凸显了AI技术在早期诊断中的重要价值,有助于及早发现病情,避免不可逆的视力损失。
VR开创康复新途径
青光眼不仅影响视力,还会导致运动行为异常。患者因视野缺损,会出现步态不稳、容易跌倒等问题。为应对这一挑战,医疗领域开始探索VR技术在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VR技术可以创建模拟环境,帮助患者在安全的虚拟空间中进行视觉和运动协调训练。通过定制化的训练程序,患者可以逐步适应视野缺损带来的影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虽然目前VR技术在青光眼康复领域的应用尚处于研究阶段,但其创新性和潜在价值已引起广泛关注。
科技点亮未来
AI和VR技术的出现,为青光眼的诊疗带来了新的希望。AI技术提高了早期诊断的准确率,有助于及早发现病情;VR技术则为患者提供了创新的康复训练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视力损害带来的挑战。
然而,这些技术的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AI诊断系统的普及需要解决数据隐私和标准化问题,VR康复训练的效果也需要更多临床研究来验证。尽管如此,科技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依然广阔,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青光眼患者的生活质量将得到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