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好作息?
疫情下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好作息?
疫情期间,孩子们的作息时间被打乱,这已经成为许多家长的“心头病”。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的《2021年世界儿童状况》报告显示,全球至少有七分之一的儿童受到封锁的直接影响,超过16亿儿童遭受了某种程度的教育损失。这一数据背后,是无数家庭面临的现实困境。
问题的严重性
“我孩子现在晚上11点还精神抖擞,早上8点起不来,怎么办?”“孩子在家上网课,作息完全乱了套,怎么办?”类似这样的焦虑,在家长群体中并不少见。
疫情带来的不仅是生活方式的改变,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对孩子们心理健康的冲击。根据儿基会的报告,全球10-19岁的青少年中,每7人中就有超过1人被诊断出患有精神障碍。在疫情期间,这一情况进一步恶化。在中国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大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感到害怕或焦虑。
具体影响
不规律的作息不仅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还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
身体健康受损:睡眠不足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阻碍身体发育,降低免疫力,使孩子更容易生病。
学习效率降低:缺乏规律作息的孩子,往往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大打折扣。有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直接影响大脑的前额叶功能,而这一区域与注意力和决策能力密切相关。
情绪问题:长期作息不规律还会导致情绪不稳定,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一些孩子甚至会出现行为问题,如攻击性行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
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面对这些问题,家长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重新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1.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
设定固定时间:每天的起床时间和睡觉时间应该保持一致,即使在周末也不宜有太大变动。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建议的睡眠时间如下:
- 3-5岁:10-13小时/天
- 6-12岁:9-12小时/天
- 13-18岁:8-10小时/天
逐步调整:如果孩子的作息已经严重紊乱,不要试图一步到位,而是应该循序渐进地调整。比如每天提前15分钟上床睡觉,直到达到理想的时间。
2.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安静的环境:确保孩子的卧室安静、黑暗。可以使用遮光窗帘,减少噪音干扰。
舒适的温度:保持室内温度在18-22度之间,避免过热或过冷。
合适的寝具:选择适合孩子的床垫和枕头,确保舒适度。
3. 控制电子产品使用
限制使用时间: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产品,因为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睡眠质量。
设定规则:规定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总时长,避免过度沉迷。
4. 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合理饮食:避免晚餐过量或食用辛辣、油腻食物。睡前不要让孩子喝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可乐、茶等。
适量运动:鼓励孩子每天进行适量的体育活动,但避免在睡前3小时内进行剧烈运动。
5. 加强亲子沟通
关注情绪:多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如果发现孩子有情绪问题,及时给予疏导和支持。
共同制定计划:与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让他们参与决策过程,增加执行的主动性。
6. 家长以身作则
示范作用:家长自己也要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共同活动:与孩子一起进行家庭活动,如阅读、运动等,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
结语
良好的作息习惯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虽然疫情期间的特殊情况给孩子们的作息带来了挑战,但通过家长的引导和努力,我们完全有能力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这不仅是为了应对当前的困境,更是为他们未来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有序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