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阜阳敏姐”摆拍风波:如何防范网络虚假信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阜阳敏姐”摆拍风波:如何防范网络虚假信息?

引用
网易
12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UHUN03A0514R9KQ.html
2.
https://www.sohu.com/a/646114196_116237
3.
https://www.ebrun.com/20210802/446405.shtml
4.
https://www.sohu.com/a/646159573_120998630
5.
http://credit.tjhq.gov.cn/297/20268.html
6.
https://www.topsky.com/article/9625.html
7.
http://www.tonggu.gov.cn/tgxrmzf/qtygwj4d/202409/dfe1cd9afee94e7aa84ca5c1acf1e612.shtml
8.
https://www.cpd.com.cn/n15737398/n26490099/1224/t_1163689.html
9.
http://www.news.cn/fortune/20250208/7d86504a9a4e4fa68916333e758fa040/c.html
10.
https://www.processon.com/view/635f6df91efad41bb441b5e1
11.
http://www.cac.gov.cn/2021-01/13/c_1612107682601460.htm
12.
http://www.chinapost.com.cn/html1/report/23111/8212-1.htm

近日,“阜阳敏姐”因发布虚假家暴摆拍视频被行政拘留十日,再次引发公众对网络虚假信息的关注。这起事件不仅揭示了个别网红为博取流量而不惜欺骗公众的恶劣行径,更凸显了当前短视频摆拍乱象的严重性。

01

“阜阳敏姐”事件始末

2月23日晚,抖音账号“阜阳敏姐”发布了一段视频,显示其在家中遭到一名男子殴打。随后,谭某在直播中称自己被前夫家暴并已报警。然而,经警方调查发现,这竟然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摆拍。监控显示,在所谓“家暴”发生前一个小时,谭某与前夫多次演练,拍摄结束后两人甚至有说有笑。目前,“阜阳敏姐”账号已被封禁,谭某被当地警方处以行政拘留十日的处罚。

这起事件令人深思:为什么一个明显的摆拍视频能够获得大量关注?为什么一些人愿意通过欺骗公众来获取流量?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会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危害?

02

视频摆拍现象的普遍性与危害

“阜阳敏姐”的案例并非个案。据统计,截至2020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8.18亿,占网民整体的87.0%。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巨大的流量红利,使得一些人不惜通过造假来吸引眼球。

目前,短视频造假主要有三种手法:

  1. 初级手段:拼凑剪辑
    通过添加恐怖音效、虚构情节等方式吸引观众。如贵州威宁网民将鸟叫视频添加“虎叫”“狼嚎”音效,制造虚假恐慌。

  2. 中级手段:剧本摆拍
    设计剧本、演员和场景,制造意外或反转。如广东茂名“夫妻离婚后妻子晕倒”事件,以及各类伪装成监控拍摄的“街头奇闻”。

  3. 高级手段:AI深度伪造
    利用AI技术进行面部替换或音频模仿,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这种技术不仅被用于制作虚假新闻,甚至可能影响政治局势。

这些造假行为的危害不容忽视。它们不仅消费了公众的同情心,还可能引发“狼来了”效应,削弱真正需要帮助者的求助效果。更严重的是,一些虚假信息可能涉及政治安全,如2019年加蓬总统讲话的深度伪造视频就曾引发国家动荡。

03

平台责任与法律规制

面对日益严重的短视频造假现象,平台和法律层面都在积极应对。

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建立了严格的审核机制。平台采用机器审核和人工审核双重机制,通过数据库匹配、视频转图片、声音识别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内容审核。例如,快手会对视频的封面、标题、内容等进行全面筛查,确保符合平台规则。

在法律层面,我国已有多部法律法规对网络虚假信息进行规制。《刑法》对编造虚假信息、侮辱诽谤等行为有明确的处罚规定;《网络安全法》要求网络运营者加强对用户发布信息的管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禁止制作或发布散布谣言等内容。

04

如何防范网络虚假信息

要有效遏制视频摆拍乱象,需要平台、法律和公众共同努力。

  1. 平台应完善审核机制
    平台需要进一步优化内容审核系统,特别是加强对摆拍内容的识别能力。同时,应建立更完善的举报机制,鼓励用户参与监督。

  2. 法律应进一步细化和落实
    虽然现有法律对虚假信息有所规制,但针对短视频这一新兴领域,还需要更具体、更具操作性的法规。执法部门也应加大对虚假信息的打击力度。

  3. 公众应提高辨别能力
    公众需要增强媒体素养,学会辨别信息真伪。在转发分享前,多一分思考和核实,不轻易被情绪煽动。

“阜阳敏姐”事件是一个警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任何试图通过虚假信息牟利的行为,最终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只有平台、法律和公众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健康、真实的网络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