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剁手党:用消费寻找人生意义?
双十一剁手党:用消费寻找人生意义?
随着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到来,许多人通过疯狂消费来寻求满足感和幸福感。然而,在这场消费盛宴背后,一些人开始反思:我们是否真的能通过物质获得人生的意义?宗教信仰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视角,它引导人们从精神层面去探索生命的价值和目的。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或许我们应该停下脚步,思考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意义所在。
双十一消费热潮
2025年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4%,非食品价格上涨0.5%。这一数据显示,当前消费价格总体平稳,为双十一消费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在双十一期间,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优惠活动,消费者可以通过满减、优惠券、跨店满减等方式获取更多折扣。例如,猫家商城推出满300减50的活动,狗家商城则提供跨店满300减50元的优惠,并且可以叠加平台券和PLUS会员特别补贴。这些优惠活动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参与,许多人提前制定购物计划,甚至熬夜抢购心仪的商品。
消费主义的反思
然而,在这场消费盛宴中,我们不禁要问:这些疯狂的消费行为是否真的能带来持久的幸福感?
社会学大师鲍曼在《消费主义如何操控我们》一书中指出,消费主义就是要创造我们不需要的东西,却让我们需要它。消费主义寄希望于消费者的非理性,而不是他们完全知情和清醒的计算;寄希望于唤起消费主义情绪,而不是培养理智。
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提到,消费者无意识地被支配,从一个商品走向另一个商品。在今天的消费社会中,人们从来不消费物的本身,而是把物用来当做能够突出自我的符号。你可以说消费主义是一种符号,但你不能说这个符号没用,你永远都会有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消费主义通过广告和营销手段,不断创造新的需求和欲望。它让我们相信,通过购买更多的商品,我们就能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多的幸福感。然而,这种幸福感往往是短暂的,一旦新鲜感过去,我们又会开始渴望新的东西。这种永无止境的消费循环,不仅消耗了我们的金钱,还占用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我们陷入了一个忙碌的陷阱。
物质与精神的平衡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物质消费和精神追求之间找到平衡呢?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与精神的平衡是社会有机体的内在要求。人的生活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物质世界满足了人的肉体生理需求,精神世界满足了人的主体精神需求。谋求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平衡正是社会作为有机体的内在要求。
在小红书上,许多用户分享了他们对物质与精神平衡的看法。有人认为,物质是生活的基础,它能给我们带来一定的满足感和安全感,而精神则是我们内心的滋养,让我们的灵魂有处可依。我们不能只追求物质的堆积,而忽略了精神世界的丰富;也不能只沉浸在精神的追求中,而不顾现实的生活需求。
有人提出,要在两者之间找到那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让物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保障,让精神为我们的生命增添光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拥有充实、幸福且有意义的人生。
宗教信仰的启示
在物质追求之外,宗教信仰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探索人生意义的途径。
基督教认为,人的生命意义在于追求与神的关系。即使在罪中,人也能通过信仰找到生命的意义。基督信仰的福音,是鼓励人去寻找、叩门,就是因为知道自己活在罪中而心灵有所领悟和痛悔,以致愿意谦卑寻求真理,认识真神。基督信仰并不是鼓励人自我否定,毁灭理性,好像基督徒常常说“丰盛的生命”,并不是指无忧无虑、幸福愉快的生活;“活得丰盛”的意思,也就是追寻生命意义的欲求得到满足,即使身处在恶劣的环境,也依然感到充实、满足。因为在信仰中,我们能够自我肯定,知道自己已找到生命的意义。
使徒保罗曾说过,他“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但是,保罗也相信,神仍然使他活在世上,一定有他要去完成的使命,这使命也就成了保罗生命的目标,使他活得有方向、有意义!根据圣经的记载,保罗不断在各个地方传扬福音、见证基督,并且建立和帮助各教会,也坚固许多信徒,直到他为主耶稣殉道,走完他的一生。对保罗来说,荣耀基督,完成基督的使命,就是他人生的意义了。
结语
在这个双十一,当我们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和诱人的折扣时,不妨停下来思考一下: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物质消费固然能带来一时的满足,但真正的幸福和意义,来自于物质与精神的平衡。让我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样才能找到真正的人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