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千年古韵,漫步金华万佛塔公园
探访千年古韵,漫步金华万佛塔公园
在浙江金华的蓝天白云之下,一座巍峨的古塔矗立于古子城东侧,以其独特的九层八角楼阁式造型吸引着过往行人的目光。这便是被誉为“浙江第一塔”的万佛塔,一座承载着千年历史沧桑的佛教文化瑰宝。
千年古塔的历史回响
万佛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嘉祐七年(1062年)。当时,由佛僧居政倡导,在金华市区塔下寺的山坡上,一座九层八角楼阁式砖木结构建筑拔地而起。这座塔初名“密印寺塔”,因塔身外壁上半部的每块砖上都雕刻着精美的如来佛像,数以万计,故得名“万佛塔”。
在明代金华府治图和清代金华府城图中,万佛塔都是醒目的地标。据《金华县文史资料第二辑》记载:“该塔是楼阁式的砖木结构,八角形,初建为九层,道光二十七年大修时,增至十三层,层层棱角飞檐,高达50米。塔体内设扶梯,曲折而上,凭栏远眺,双溪似带,群山如屏。”
然而,这座承载着金华历史记忆的古塔在抗战期间被拆毁,仅存遗址。幸运的是,2014年8月30日,万佛塔启动复建工程,历时五年,于2019年12月31日重新对外开放,重现昔日辉煌。
精妙绝伦的建筑艺术
万佛塔之所以被誉为“浙江第一塔”,不仅因为其建造时间早、规模宏大,更因其精美的雕饰和独特的建筑工艺。塔身外壁上半部的每块砖上都雕刻着长不径尺的精美如来佛像,一排排地结跏趺坐在莲台上,其数万计,令人叹为观止。
复建后的万佛塔高99.99米,主体为钢混结构,采用了藻井、月梁、壁雕等宋式建筑造型元素。塔身设计布局3700多块佛像砖雕,以及7000多个佛龛,以再现昔日“万佛”之盛况。塔刹部分由刹座、宝顶、伞盖、相轮组成,形态参考了各地宋塔和万佛塔地宫出土文物。
值得一提的是,万佛塔地宫出土的183件文物中,最精美的“五代鎏金铜观音造像”堪称国宝,列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件铜造像造型精美,由六个部分组成,头上的冠、后面的金屏都可以拆下来,展现了五代时期高超的工艺水平。
重建工程的匠心独运
万佛塔的重建工程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黛姮主持设计,她是古建泰斗梁思成的关门弟子,也是杭州雷峰塔重建工程的总设计师。复建的万佛塔兼顾传承和创新,以宋代万佛塔造型为蓝本,塔身为外九层内八层的六边飞檐造型。
在万佛塔内部1-13层设有小型电梯,以及两路步行楼梯,15、16层安装祈福大钟,最高一层为17层,可供游客登顶俯瞰全城,撞钟祈福。新万佛塔还修建了1900多平方米地宫,今后用于文物精品、复制品等的集中陈列展示,讲述古城的文化传承和万佛塔的前世今生。
实地探访:古今交融的文旅新地标
如今的万佛塔已成为金华古城旅游的一张新名片。游客从空中俯瞰,视线所及,如果看到的是乱糟糟屋顶、不协调的“伤疤”,势必影响城市形象。婺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从8月份开始,组织力量全面清理万佛塔周边道路及两侧存在的垃圾带、卫生死角,拆除一些单位不协调的屋顶蓝色彩钢瓦、破损钢棚和遮阳棚等,规范周边沿途广告、牌匾等室外悬挂及张贴物,整治各类车辆违规停放。
万佛塔公园占地面积102.2亩,包含万佛塔、永福寺、古城墙、赤松门等景点。站在市中心的通济桥上东眺义乌江北岸,最吸引眼球的无疑是远处那高高耸立的万佛塔。尤其是塔顶镀金的塔刹,在阳光下放射出金色的光芒,格外耀眼。
登上万佛塔,可以俯瞰整个金华城区。从繁华的多湖中央商务区,到燕尾洲中国婺剧院;从马头墙遍布的古子城,到高楼林立的义乌江两岸……登临万佛塔制高点,居高俯瞰,金华中心城区一览无余。
万佛塔公园是金华古城旅游的一张新名片,游客从空中俯瞰,视线所及,如果看到的是乱糟糟屋顶、不协调的“伤疤”,势必影响城市形象。婺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从8月份开始,组织力量全面清理万佛塔周边道路及两侧存在的垃圾带、卫生死角,拆除一些单位不协调的屋顶蓝色彩钢瓦、破损钢棚和遮阳棚等,规范周边沿途广告、牌匾等室外悬挂及张贴物,整治各类车辆违规停放。
以万佛塔为核心的高山头古城旅游区块,注重文化的传承性、旅游的观赏和体验性,意在重现婺州的古城风貌,是发展古城旅游新的看点、亮点,因而备受各方关注。“走进高山头,登临万佛塔,纵览金华城。”吴琦说,未来这里将是三江六岸最具标志性的旅游精品项目,也是浙中生态廊道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站在万佛塔下,仰望这座历经沧桑又焕然一新的古塔,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它不仅是金华的地标性建筑,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寻其千年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