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佛塔:金华新地标的文化传承
万佛塔:金华新地标的文化传承
晨曦微露,金华城东的高山头上,一座巍峨的佛塔在晨光中熠熠生辉。这便是有着近千年历史的万佛塔,自北宋嘉祐年间建成以来,它见证了金华的沧桑巨变,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与文脉。
历史的见证:从北宋到当代
万佛塔始建于北宋嘉祐七年(1062)至治平元年(1064)之间,原名密印寺塔,因塔身外壁上半部的每块砖上,雕有不同的精美如来佛像,一排排地结跏趺坐在莲台上,其数万计,故俗称“万佛塔”。这座九层八角楼阁式砖木结构的古塔,不仅是佛教艺术的瑰宝,更被誉为“浙江第一塔”。
然而,这座承载着金华历史记忆的古塔,却在抗日战争时期遭遇了劫难。为防止成为日军空袭的目标,万佛塔被拆除,仅剩三层。1956年底,驻金部队在修建办公楼时,意外发现万佛塔地宫。1957年元旦,文物部门进行考古发掘,万佛塔地宫内的经幢、金佛造像、金涂塔、铜镜、石刻等35类共183件精美文物重见天光,轰动全国。
重生的辉煌:重建后的万佛塔
2014年,万佛塔重建工程启动。新塔选址于东市街东侧高山头山脚下,由我国古建泰斗梁思成的关门弟子郭黛姮担纲设计。重建后的万佛塔高99.99米,共17层,主体为钢混结构,采用藻井、月梁、壁雕等宋代建筑造型元素,同时融合了金华本地的铜雕、木雕等工艺,展现了古婺文化的精髓。
塔身设计布局3700多块佛像雕砖,以及7000多个佛龛,再现昔日万佛之盛况。新万佛塔还修建了1900平方米地宫,今后用予文物精品的复制品集中陈列展示。从地宫到顶层,万佛塔被打造成了一个“礼佛空间,观禅圣地”,每个楼层都有不同的文化主题,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值得一提的是,万佛塔的重建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制,更融入了现代科技元素。例如,15层悬挂的巨大青铜钟,总重11.8吨,钟高3.6米,钟底裙边直径2.2米,钟面主体有铭文和《心经》,这口精致、美观、硕大又充满佛教色彩的大钟,是由南京晨光公司制造。他们曾为香港和澳门回归制造过赠送的紫荆花、莲花雕塑。这口祈福大钟曾在2020年敲响了新年钟声,宏亮的钟声震撼着婺州大地,响彻天空,为金华人民带来好运。
文化的传承:从历史走向未来
重建后的万佛塔,不仅是金华的城市地标,更成为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载体。2023年4月,“婺韵金辉——万佛塔地宫出土文物展”在万佛塔举行,58件精品文物回乡“省亲”,通过数字艺术展等形式,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万佛塔公园的建设,将这座千年古塔与现代城市景观完美融合。公园总占地面积102.2亩,与燕尾洲、五百滩等景观带融为一体,成为浙中生态廊道和现代化都市区的文化标杆。每当夜幕降临,万佛塔灯火辉煌,与古子城的繁华夜景交相辉映,展现了金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活力。
万佛塔,这座见证了金华千年沧桑的古塔,如今以崭新的面貌矗立在婺江之畔。它不仅是金华的城市地标,更是这座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象征。正如金华市副市长赵秋立所言:“万佛塔的重建,是金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成果,也是金华人民文化自信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