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教你科学处理手部伤口
北京协和医院教你科学处理手部伤口
一处很小的皮肤割伤,如果处理不当,可发展为大祸根,留下终生残疾。
近日,S先生在关门时,不慎被防盗门夹伤左手中指,当即疼痛剧烈,皮肤青紫,局部出血。他觉得是小问题,涂了点红药水,再用创可贴包了一圈了事,又恢复了正常生活。只是晚上睡觉时会感到伤指跳痛,自行在家中换药,第三天发觉手指伤口处红肿,药店购买口服消炎药,并去社区诊所予以碘伏消毒换药。次日疼痛加剧,但因工作忙,也没去医院处理,伤后第七天,感觉手术肿胀进一步加重,并且局部皮色发紫,才进一步前来我院就诊;急诊科拍X线片探查发现末节指骨骨折,局部伤口感染,随即予以住院手术治疗,三日后出院,门诊换药2周拆线,术后1月伤指恢复良好。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即使是看似简单的手部伤口,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那么,如何科学地处理手部伤口呢?让我们听听北京协和医院专家的建议。
伤口处理的正确步骤
清洁伤口: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清除污物,减少感染风险。如果伤口或伤口周边有污物,最好用生理盐水冲洗。
消毒:使用碘伏等温和消毒剂涂抹伤口及周围皮肤,避免酒精直接接触开放性伤口。碘伏是一种广谱杀菌药物,可直接涂抹在伤口处,使用方便。碘伏对大多数人体致病细菌、部分霉菌、原虫以及部分病毒等,都具有杀灭作用,可以用于患者皮肤烧伤、冻伤、创伤、擦伤的消毒,因其碘浓度较低,对人体没有毒性以及腐蚀性,而且对比碘酒、酒精,碘伏不会造成疼痛感,所以被广泛应用。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接触眼部。碘伏涂抹伤口后立即产生杀菌效果,后续无需反复涂抹,因空气中细菌浓度很低,不用担心空气污染伤口。
上药与包扎: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药膏,如红霉素软膏、百多邦软膏等。使用透气的敷料覆盖伤口,保持干燥清洁。小伤口可用创可贴,但要注意不要包扎过紧,否则会减少伤口接触氧气的机会,使伤口愈合变慢。此外,包扎过紧还会阻碍血液循环。
推荐使用的药膏
红霉素软膏:抗菌消炎,适合轻微细菌感染。
百多邦软膏(莫匹罗星软膏):预防和治疗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如葡萄球菌引起的皮肤感染。
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广谱抗菌,用于预防割伤、擦伤等感染。
湿润烧伤膏:促进肉芽组织生长,适用于轻度烧烫伤。
磺胺嘧啶银乳膏:预防术后感染及浅表化脓性感染。
常见误区要避开
用口水涂伤口:口水中虽然含有溶菌酶,但效果微乎其微,而且口水中还有很多细菌,可能会导致伤口的二次感染。
用红/紫药水:红药水的主要成分是具有一定毒性的重金属汞,而且它的穿透力弱,杀菌效果有限。紫药水又称「龙胆紫」,效果比红药水强一些,促进表皮结痂愈合的能力很强,但表皮下的细菌并没有被杀死,这会给接下来的治疗带来困难。
用盐涂伤口:盐虽然能抑制细菌繁殖,但撒上盐后会在局部形成高渗环境,导致伤口周围组织细胞严重脱水、坏死,局部水肿加剧。
伤口包扎得过紧或不包扎:包扎时要留有一定空隙,否则会减少伤口接触氧气的机会,使伤口愈合变慢。此外,包扎过紧还会阻碍血液循环。不包扎让伤口自然风干愈合也是不妥的。伤口愈合需要湿润的环境,在严格消毒的前提下,最好用纱布覆盖伤口,这样有利于快速愈合。
每天换药能好得快些:有的人心急,每天都换药,其实,只要保持伤口清洁,按医嘱3天更换一次敷料即可。天天换反而会破坏刚刚长好的组织,加重瘢痕的形成。
愈合中的伤口长出一层黄黄的薄膜,用手撕去:其实这层薄膜是新生的肉芽组织,有助于伤口愈合,除掉会适得其反。
伤口护理的关键要点
保持伤口湿润:湿润的环境有利于伤口愈合。使用透气性好的敷料,避免伤口过于干燥。
避免感染:保持伤口清洁,定期更换敷料。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伤口接触污染物。
观察伤口变化:注意伤口是否有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合理饮食:保持均衡的营养摄入,有助于伤口愈合。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避免过度活动:在伤口愈合期间,避免过度使用受伤部位,以免影响愈合效果。
及时就医:如果伤口较深、面积较大或出现感染迹象,应尽快就医。特别是对于刺伤和咬伤,需要及时注射破伤风疫苗。
手部伤口虽然常见,但正确的处理方法至关重要。通过遵循北京协和医院专家的建议,我们可以科学地处理手部伤口,减少并发症,加速愈合过程。记住,当伤口情况复杂或出现异常时,及时就医是最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