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如何预防呼吸衰竭?专家支招!
冬季如何预防呼吸衰竭?专家支招!
随着冬季的到来,我国北方地区持续遭遇寒潮,各大医院呼吸科门诊量显著上升。专家提醒,冬季是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季节,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支气管扩张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容易急性加重,进而引发严重的呼吸衰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马艳良指出,寒冷天气是这些疾病急性加重的重要诱因,患者需要格外警惕。
专家解读:冬季为何易发呼吸系统疾病?
冬季之所以成为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气温骤降:寒冷空气会刺激呼吸道,导致气道收缩,增加呼吸道阻力,从而诱发或加重呼吸系统疾病。
空气干燥:冬季室内室外温差大,空气湿度低,干燥的空气会损害呼吸道黏膜,降低其防御能力。
病毒活跃:冬季是流感等呼吸道病毒的活跃期,病毒感染会进一步损伤呼吸道,引发疾病。
人群聚集:冬季人们更多时间在室内活动,增加了病毒传播的机会。
一般人群如何预防呼吸衰竭?
对于普通人群来说,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关键在于增强自身免疫力和避免感染。专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
适度运动: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戒烟限酒,远离二手烟环境。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减少感染机会。
接种疫苗: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等高危人群。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需格外警惕
对于已经患有慢阻肺、支气管扩张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冬季更需要加强防护:
规律用药: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
监测病情: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备有血氧仪,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马艳良提醒,血氧饱和度低于93%往往是呼吸衰竭的预警信号,需立即就医。
避免感染: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合理安排生活:保持适度活动,但避免大汗淋漓;注意保暖,外出时佩戴围巾口罩。
及时就医: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加重、咳黄痰等症状,不要自行使用抗生素,应及时就医。
早期识别呼吸衰竭症状至关重要
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可主要表现为以下症状:
呼吸困难:是最先出现的症状,可能伴有喘息、胸闷。
发绀:口唇、指甲、舌等部位出现紫绀,是缺氧的典型表现。
精神神经症状:如烦躁不安、嗜睡、意识模糊等。
心血管症状: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或下降,严重时可致心脏骤停。
专家强调,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切勿拖延。对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来说,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呼吸衰竭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冬季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但通过科学预防和合理应对,可以有效降低发病风险。让我们从日常生活做起,关注呼吸健康,守护生命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