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数字鸿沟:老年人如何玩转智能手机?
跨越数字鸿沟:老年人如何玩转智能手机?
“我给88岁的奶奶换了个智能手机,教会她用微信语音和视频,老人家特别开心。”一位网友在小红书上分享道。在这个数字化时代,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接触和使用智能手机,但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现状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超过半数的65岁至69岁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70岁至79岁的老年人中使用智能手机的比例为31.2%,百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仍有1.3%使用智能手机,老年人对数字生活服务的需求持续上升。
在实际使用中,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主要用于接听电话和进行语音视频通话,占比超过八成。此外,一半以上的老年人还会使用智能手机浏览新闻、听读小说、观看电影电视剧等休闲娱乐活动。然而,在网上挂号、网上银行和网上购物等需要数字支付的应用中,老年人的使用比例均不超过5%。
面临的挑战
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手机时面临诸多挑战。从个人层面来看,许多老年人不会正确触控屏幕,容易误操作;出门忘记携带流量,导致智能手机无法智能;除了基础的电话短信、微信、照相等基本功能外,其他依靠第三方APP实现的功能基本不会使用。此外,文化水平的差异也导致一些老年人对电脑使用本身就存在困难,智能设备小型化之后使用困难依旧存在。心理层面,对智能设备有些许畏惧,比如害怕手机或者设备损坏,害怕银行的钱被转走等安全性问题。视力问题也是一大障碍,碰上各种提示的时候,或者文字居多的时候就反感。
从设备层面来看,指纹识别对老年人的手指识别效果不好,广告太多、流氓链接太多,老年人不敢点,不知道怎么关。适老模式有的软件是有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开。过于求新,操作炫酷,越来越复杂的功能设计和交互逻辑,给老年人使用带来困难。
解决方案
针对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难题,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政府层面,国务院办公厅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自2020年底开始对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进行了一系列工作部署。其中,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0年12月24日启动了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旨在推动互联网应用更适合老年人使用。
企业层面,越来越多的手机制造商开始关注老年用户群体,推出专门的老年手机或在系统中加入适老模式。例如,华为、小米等品牌都推出了简易模式,通过大图标、大字体和简化功能来降低老年人的使用难度。
家庭层面,子女可以通过远程操作APP来协助父母使用手机。例如,苹果手机用户可以使用共享屏幕功能,而安卓用户则可以选择腾讯会议的共享屏幕功能。此外,还有一些专门设计的APP,如《吸力AI》,通过语音输入和简洁的界面设计,帮助老年人更轻松地使用智能手机。
个人层面,老年人需要克服对新技术的恐惧心理,主动学习和适应。社区和老年大学也经常举办智能手机使用培训班,帮助老年人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未来展望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手机市场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预计到2031年,老年手机行业将持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市场需求将主要集中在大字体、大音量、一键拨号等功能上,同时安全性能和健康管理功能也将成为重要卖点。
从用户需求来看,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屏幕显示时间、大按键设计、一键拨打固定号码、4G网络支持、大音量通话、护眼功能、长电池续航、极简模式、耐摔耐用等。这些需求反映了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基本期望,也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产品开发方向。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让老年人也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不仅需要技术的适配,更需要社会的关爱和家庭的支持。通过政府、企业、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老年人一定能够跨越“数字鸿沟”,享受更加丰富多彩的数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