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武昌古城1800年:文化传承新起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武昌古城1800年:文化传承新起点

引用
搜狐
12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569314860_121284943
2.
http://www.hb.xinhuanet.com/20231020/112a50a90fc74beb9a5bd74c4a1fab7d/c.html
3.
https://www.wuhan.gov.cn/sy/whyw/202502/t20250211_2531112.shtml
4.
https://www.wuhan.gov.cn/sy/whyw/202310/t20231019_2282277.shtml
5.
https://wlj.wuhan.gov.cn/zfxxgk/fdzdgknr/zdxmjs/202105/t20210513_1684702.shtml
6.
http://m.thupdi.com/project/view?sid=25&id=2046
7.
https://www.wuchang.gov.cn/zjwc/
8.
http://hbwh.wenming.cn/sense_wh/202312/t20231204_8349868.html
9.
http://www.hb.chinanews.com.cn/news/2023/1019/398081.html
10.
https://ctdsbepaper.hubeidaily.net/pc/content/202412/13/content_298677.html
11.
https://www.wuchang.gov.cn/mas/openapi/pages.do?method=exPlay&appKey=gov&id=143535&autoPlay=false
12.
http://m.cnhubei.com/content/2022-05/23/content_14772532.html

2023年,武汉武昌古城迎来1800岁生日。为庆祝这一历史时刻,首届武昌古城保护发展论坛在昙华林翟雅阁博物馆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在保护古城文化遗产的同时实现经济繁荣和城市发展。

01

十八百年沧桑,武昌古城见证历史变迁

公元223年,吴王孙权在蛇山筑城,取名夏口城,这标志着武昌古城的诞生。从那时起,这座城池见证了中国近两千年来的沧桑巨变。历史上,武昌曾有夏口城、郢州城、鄂州城等多个名称,唐宋时期称鄂州,明清时期则是武昌府及江夏县城所在地。

明代是武昌古城发展的重要时期。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开始大规模扩建,形成了独特的城垣体系。整个城池依山就势,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共开设九座城门,分别是宾阳门、忠孝门、望山门、保安门、中和门、汉阳门、平湖门、文昌门和武胜门。这些城门不仅体现了古代城市的防御功能,更展现了古人对城市规划的智慧。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座见证了无数历史瞬间的古城垣在1926年被拆除。九座城门中,仅有起义门因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得以复建,其余八座城门如今大多只保留了地名。尽管如此,武昌古城的历史记忆并未因此消逝。2019年以来,武昌区陆续投入200余亿元资金,用于古城保护更新项目,为这座千年古城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02

首届保护发展论坛,共商古城未来

2023年10月,首届武昌古城保护发展论坛在昙华林翟雅阁博物馆成功举办。此次论坛以“武昌·1800”为主题,旨在激活古城历史记忆,保护历史文脉,传承文化基因,推进古城复兴。

论坛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以及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共同探讨古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道。国家文物局原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等重量级嘉宾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与论坛,分享了各自在古城保护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龙宁在论坛上强调,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要厘清文化价值,明确保护载体,对文化遗产进行多元保护利用,讲好城市故事,阐述好优秀历史文化的根与魂,让优秀历史文化增强城市的吸引力、辐射力和独特魅力。

武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进表示,通过本次论坛,将全面梳理武昌古城范围内的历史资源、要素禀赋,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保护,将改造开发与保护传承有机结合起来,为实现武昌古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坛上,武昌区还成立了古城保护发展专家智库,并为首批专家颁发聘书。这些专家将为古城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专业建议和智力支持。同时,来自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中铁十八局等企业的代表,围绕武昌古城保护发展的主题,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03

保护与更新并举,古城焕发新生机

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武昌古城的历史文化,一系列保护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武昌古城项目,该项目以原武昌明城墙范围为主体,涵盖中山环路及南侧津水路、巡司河路与临江大道合围区域,总面积约7.7平方公里,总投资达207亿元。

项目重点构筑“一纵三横”的特色空间结构,即以得胜桥千年老街、黄鹤楼、首义文化区为纵轴,以东西城壕、蛇山、张之洞路为横轴。同时,项目将建设首义历史文化、蛇山自然生态、解放路商贸休闲、农讲所红色旅游、昙华林艺术文化、民主路时尚创意、武音艺术沙龙和教育科研财经等九大功能板块。

在具体实施层面,项目包含旧城更新开发、老旧小区改造、房地产开发、景观整治、公共服务、道路及市政设施六大类工程。项目整体招商方向与武昌区“1+8”产业招商方向保持一致,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引入工程设计、文化旅游、商业商务、信息科技、智慧数据、生物健康、新能源环保等产业。

2024年,昙华林文艺小镇三期和斗级营项目一期相继开街,成为古城保护更新的标志性成果。昙华林文艺小镇三期打造了一条山顶艺术展览步行街,引入旅岛、叶开泰等品牌,新增户外露营、中医养生、换装旅拍等新业态,全年游客量超过1127万人次。斗级营项目一期则以独栋式仿古街区为特色,将古城风貌、片区特点和新消费品牌相结合,实现商业、文旅、餐饮“三开花”。

2025年,武昌古城保护更新步伐进一步加快。蛇山北坡鼓楼洞城市更新建设项目启动,将围绕服装设计展示打造文旅商业圈,串联黄鹤楼、胭脂路、粮道街、户部巷、昙华林等地标性景点。项目分为鼓楼洞、小东门两个节点,其中鼓楼洞节点将引入国棉联盟及国内服装产业龙头企业,联动胭脂路传统服饰产业,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片。

04

展望未来,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相得益彰

武昌古城的保护与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正如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顾玉才所说:“文化遗产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它的保护也需要人民群众参与,保护的成果也要让人民群众共享。”

未来,武昌古城将以“江山城街道”格局修复为主线,加快推进得胜桥古轴片建设,做好蛇山以南华中音乐谷城市更新单元空间产业规划研究。同时,古城范围内将形成首义文化旅游区、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斗级营片区、经心书院节点等多个亮点区块,实现点面结合、连网成片的发展格局。

随着保护和发展步伐的加快,武昌古城必将成为展现武汉城市魅力的新名片,为武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这座承载了1800年历史记忆的古城,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续写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