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哪吒2》幕后:瑞云科技如何助力国漫巅峰?
揭秘《哪吒2》幕后:瑞云科技如何助力国漫巅峰?
《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自上映以来,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巨大成功,在海外也引发了观影热潮,成为国漫崛起的重要标志之一。这部影片的成功离不开瑞云科技的强大技术支持。从前期筹备到后期制作,《哪吒2》展现了精致的人物形象和宏大的场景,而这些都得益于瑞云科技提供的高效云渲染服务。
制作难度升级:特效镜头数量超第一部总和
相较于前作,《哪吒2》在多个方面实现了显著的升级与改进。影片时长增加到了140多分钟,提供了更丰富的故事内容。角色数量相比第一部翻了一倍,为了保证质量,《哪吒1》中的所有角色都进行了重新制作。场景数量也增加约140到150个,可想而知,概念图设计工程量也巨大。
特效部分,《哪吒2》中特效镜头的数量甚至超过了第一部电影中所有镜头的总和。单帧渲染时间需要超过20小时,而平均每个镜头的渲染时间达到了200小时以上,使得整体的制作难度较之前提升了四五倍之多。尽管如此,制作团队依然保持了与前作几乎相同的制作周期。
瑞云科技:突破技术瓶颈的关键力量
面对如此庞大的特效需求,瑞云科技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家专注于云渲染服务的科技公司,瑞云科技为《哪吒2》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确保每一个复杂特效都能完美呈现。
在影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大规模海水倒流效果。这种效果通过非常规的动力学方法来实现,并被划分为四个主要区域分别进行模拟,每个区域独立制作,来确保在镜头中能够展现出宏伟的奇观感。为了真实且震撼地表现出这种大规模的效果,团队精心设计每一个细节,使得观众能深刻感受到其磅礴气势和真实性。
另一个技术难点是天元鼎的设计。导演设定其宽度为三公里,而开海场景则大约是四到五公里宽。鼎内的风格与外部截然不同,从外部看,天元鼎显得庄重而充满仪式感,但一旦进入内部,则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邪恶氛围。内部设计主要围绕一个巨大的骷髅展开,它仿佛气泡翻滚的状态,营造出一种既诡异又动感的效果。
技术突破:从铁链到穿心咒
在《哪吒2》中,最复杂的特效之一就是百万条铁链的群攻镜头。这是动画电影中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从来没有一个片子有那么多角色被铁链禁锢住,还进行了大范围运动。特效团队不仅要让每条铁链自然摆动互不缠绕,还要做出铁链的粗细变化,让每根铁链像头发丝一样飘荡。
另一个令人惊叹的特效是穿心咒的制作。哪吒剔骨削肉是《封神演义》中的经典桥段,在电影里导演饺子进行了艺术化的加工处理,赋予了这一场景新时代的精神。10秒的镜头,耗时一年半,才得以完成。特效团队从防盗玻璃中汲取灵感,形成了穿心咒。在调整过后,哪吒的身体被切割成600块碎肉,每块单独建模并沿轨道调整拼接,既震撼又避免血腥,最终呈现出哪吒像钢水炸裂般的悲壮感。
东方美学的创新表达
除了技术突破,《哪吒2》还在东方美学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影片中的海妖设计独具匠心,设计师申威从小喜欢画妖怪,他提到,西方的妖怪牙齿向下,很尖锐,但东方的很多雕塑、盔甲的兽头,用的牙齿都是向外弯曲的,属于很东方文化的东西。海妖牙齿向外弯曲的设计灵感源自中国传统山怪绘画,铠甲破损细节则呼应其被镇压千年的背景。
音乐方面,影片更是融合了多种民族元素。主旋律用了八支唢呐,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专属配乐。比如,敖丙的清冷箫声、哪吒战斗时的唢呐激昂、四海龙王各具风格的配乐,融合了民族乐器与史诗感,强化了角色性格与场景氛围。甚至连天元鼎也有所属的音乐,来自蒙古的呼麦,为天元鼎的升起注入了强烈的神秘感与压迫感,一出来就有庄严和宗教的既视感。
国漫技术的未来展望
《哪吒2》的成功不仅是一部电影的胜利,更标志着中国动画技术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瑞云科技作为背后的技术支持者,展现了中国在动画渲染领域的强大实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制作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年轻创作者将会加入到这一行业。无论是《哪吒2》这样的传统IP续集,还是全新的原创项目,未来的中国动画市场都将充满无限可能。
在《哪吒2》的幕后纪录片《不破不立》中,最令人震撼的是整个电影制作团队的“死磕精神”。没有近乎偏执狂的坚持,就没有近乎天才的呈现。“疯子”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连一粒灰尘都要注入生命。无论是微观的锁链雕琢,还是宏观的东方美学构建,观众可以从纪录片中感受到国漫崛起的艰辛与热血,以及中国动画工业的无限可能。
正如导演饺子所说:“我们就单是在这点了一个火,也是希望这个火蔓延到整个行业,整个社会。每个作品每个项目其实都是渺小的,你必须和这个世界去碰撞。”《哪吒2》的成功,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国漫人对艺术追求的最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