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元宵节古书画里的诗意浪漫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元宵节古书画里的诗意浪漫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637522013_120612082
2.
https://www.sohu.com/a/295770580_657937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137164
4.
https://www.sohu.com/a/857568955_122006510/
5.
https://www.sohu.com/a/452753828_686587
6.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808683
7.
https://zhuanlan.zhihu.com/p/603207682
8.
https://www.zgshscjxh.com/nd.jsp?id=1143
9.
http://www.guozhihua.net/article-68362.html

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更是承载了千年的历史与人文情怀。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不同的书法、画作及个人的见闻汇聚成一幅美丽的文化画卷。随着乙巳年元宵节的到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本报编辑部推出的“迎新春闹元宵”专题,这既是一场书画艺术的盛宴,也是一扇让读者直面传统文化的窗口。

01

《宪宗元宵行乐图》:明代宫廷的元宵盛景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宪宗元宵行乐图》,是一幅长达6米的明代风俗画巨制。这幅画以庭院红墙为隔,分为三段,将明代宫廷的元宵盛景定格成永恒。

画面中,从早至晚的各种节目,场面均有宪宗在场,其中演出、杂技、魔术、烟花爆竹及整山灯市等场面恢宏。画中,还有在宫内设街市,模仿民间习俗放爆竹、闹花灯、看杂的情景。

首幕黄幄之下,明宪宗含笑而坐。他头戴窄沿大帽,身穿曳撒(曳撒:明代男子日常穿着中的“流行款”‌)正在观看宫人、童子放爆竹彩焰。宫人手持爆竹如握星火,稚童们或捂耳或雀跃,隔着屏幕,却仿佛能听见阵阵鞭炮的脆响。

画中还设有“鳌山”灯会。“鳌山”是专门为元宵节搭建的灯景,是真正的灯界魁首,将万盏彩灯叠成山形,高十余层,形状似鳌(传说中海里的巨龟),中间用红、黄、蓝、白、绿、紫、青等,各种色彩扎结串联,熠熠生辉。

02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清代宫廷的元宵夜

故宫博物院藏的《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一月页,描绘了清代宫廷元宵节的欢腾场景。这组作品按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的顺序排列,其中“正月观灯”展现了雍正皇帝在元宵节期间的活动。

该幅画采用中西融合的透视法绘制。一片水域将画面分成近景和远景,其中人物千姿百态,灯彩种类繁多,到处洋溢着喜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球灯的使用最为频繁,门外、檐下、廊间随处可见。画中五福堂悬挂的球灯精美华丽,灯饰上写着“万年吉祥”“华封三祝”“天保九如”等祝福,渲染出温馨喜乐的氛围。

天灯是清代宫廷过年重要的礼仪用灯,彻夜长明。画面中的天灯以圆木为柱,柱身包金,雕云龙纹,靠近顶端有龙形横梁,龙口街一花灯,顶部装五色小亭,非常华丽。

03

书法作品中的元宵记忆

苏轼的《新岁展庆帖》作于元丰四年(1081年),内容涉及元宵节期间的活动安排。这幅作品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更记录了苏轼与友人相约元宵节期间相聚的场景,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

元代书法家杨维桢的《元夕与妇饮诗》则以诗的形式描绘了元宵节与妻子共饮的温馨场景。诗中写道:“问夜夜何其,睠兹灯火夕。月出屋东头,照见琴与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元宵夜的家庭欢乐。

上海博物馆藏的张弼《元宵七言绝句轴》则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元宵节的景象:“去年南郡赏元宵,歌舞声中度画桥。烂熳新诗谁记得,红梅零落路遥遥。”这幅作品以草书的形式展现了元宵节的繁华与离别之情。

这些珍贵的书画作品不仅展示了古人对元宵节的重视,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传统文化的独特视角。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不妨细细品味这些古书画中的诗意浪漫。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